北姑山
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北姑山“在县南九十里。脉自天目山来,委蛇舒衍,忽然峭拔。有扬龙岩,深邃容百余人。下为泉流飞泻”。
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北姑山“在县南九十里。脉自天目山来,委蛇舒衍,忽然峭拔。有扬龙岩,深邃容百余人。下为泉流飞泻”。
即今辽宁抚顺市区葛布街办事处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33: “奉天至兴京站道,七十里至噶布拉村站。” 即此。
民国时代将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热河四省,总称为东北四省。
即赤城。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渭水又东径峦都城北,故蕃邑,殷契之所居。《世本》 曰: 契居蕃。阚骃曰: 蕃在郑西。然则今峦城是矣,俗名之赤城。”又作赤城。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。北魏时属郑
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南三林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上海县:“三林塘镇在城东南一十八里。”
古泽薮名。即阳纡。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禹之为水,以身解于阳盱之河。”
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大海中之上川岛。《寰宇记》卷157新会县:“上川洲、下川洲在县南二百六十里大海中,其洲带山,湾浦极广。出煎香。有盐田,土煎盐为业。”见“上川岛”。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亦名回水铺、回龙镇。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回龙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中江县:回水铺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
清顺治十年 (1653) 改岩门砦置,属黄平州。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东南岩门司。后废。
亦作塔儿埠。即今山东昌邑县东南百里塔耳堡镇。以山得名。清乾隆 《昌邑县志》 卷2有塔儿埠会。1983年设塔耳堡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