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塘
即今天津市塘沽区东北北塘镇。明、清均在此设防,并设有炮台。1860年“北塘之战”发生于此。北宁铁路有塘沽支线通此。
区片名。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北部,东濒渤海湾。始建于明初,传以陈姓来此定居,称陈家堡;后以周围多塘淀,且处塘沽以北故易今名。1951年设北塘镇,1988年改为北塘街道办事处,内有街道10余条。沿海盛产鱼、虾、蟹等。为天津市主要水产品基地之一。京哈铁路经此并设站,是杨北公路、津北公路终点。地势险要,明、清两代均在此设防,并设有炮台。1860年“北塘之战”发生于此。
即今天津市塘沽区东北北塘镇。明、清均在此设防,并设有炮台。1860年“北塘之战”发生于此。北宁铁路有塘沽支线通此。
区片名。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北部,东濒渤海湾。始建于明初,传以陈姓来此定居,称陈家堡;后以周围多塘淀,且处塘沽以北故易今名。1951年设北塘镇,1988年改为北塘街道办事处,内有街道10余条。沿海盛产鱼、虾、蟹等。为天津市主要水产品基地之一。京哈铁路经此并设站,是杨北公路、津北公路终点。地势险要,明、清两代均在此设防,并设有炮台。1860年“北塘之战”发生于此。
即梓潼庙。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。《明史·礼志四》: “梓潼帝君者,记云: 神姓张名亚子,居蜀七曲山。仕晋战没,人为立庙。唐、宋屡封至英显王。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,故元加号为帝
即铜官山。今安徽铜陵市南铜官山矿区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南陵县:“利国山有铜、有铁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8南陵县:利国山“在县西一百一十里,出铜,供梅根监”。古山名。又称铜官山。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。旧产铜
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南清溪镇。明置青川守御千户所于此。清设平武县丞。民国改设县佐。1941年于此设青川县。1951年青川县迁今治乔庄镇。
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。名见唐义净 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 卷1和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卷上。
①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。清宣统《怀仁县志》卷3:五女山“在城北十五里,浑河绕其前,南向峭壁耸立千仞, 由东而北盘旋可上,山上平坦,周围二里许。……传闻有五女屯兵其上,因此得名。至今农人锄地常拾残鍪
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师宗县境。贞观八年(634)属郎州,开元五年(717)复属南宁州。天宝后废。唐羁縻县,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云南省师宗县境。属羁縻南宁州,后属羁縻郎
一名涨埠。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十五里江浦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7广德州: 浮城 “在建平县西一十里。广数亩。其上有木,莫能名,斧之则淋漓如血。地至洼下,每夏潦暴涨,诸圩尽没,惟此岿然独存,故名”。
在今广西靖西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“频峒隘”条内:“屯隘在(归顺)州南六十里。”设外委戍守。
即今广西荔浦县南之荔浦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荔浦县: “荔江水在县南一里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荔浦县: “又荔江在南,下流入漓江。” 清康熙 《荔浦县志》 卷1: 荔江 “水色如荔,故名”。
明嘉靖六年(1527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南七里马石五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“今治在凤梧山下。”清康熙七年(1668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