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京

北京

①十六国夏昌武元年(418),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,以统万城为北京。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。

②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,以旧都平城为北京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

③唐天宝元年(742)改北都为北京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。五代唐改为西京,寻复为北京;后晋亦以此为北京,皆为陪都。后汉建都于此,亦称北京。

④北宋庆历二年(1042),仁宗为抗拒辽对瓦桥、益津、淤口关及瀛、莫二州(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流域以南)“关南”地区的土地要求,表示准备亲征,把真宗亲征时曾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

⑤金天眷元年(1138)改上京临潢府为北京,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。天德二年(1150)撤销北京名号。

⑥金贞元元年(1153),因中京大定府在新迁都城中都大兴府(今北京城西南隅)之北,改称北京。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。

⑦明洪武元年(1368)欲定都北宋故都,建开封府为北京(即今河南开封市)。十一年(1378),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。

⑧明永乐元年(1403),改燕王时封地北平府为顺天府,建北京,即今北京市。十九年(1421)迁都顺天府,改为京师。洪熙元年(1425)拟还都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,仍改京师为北京。正统六年(1441)定北京为首都,复称京师。此后京师之称沿袭至辛亥革命。民国初曾一度改为北平,但自明成祖迁都后,皆俗称北京。


(1)京都名。(1)十六国夏昌武元年(418年)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,以统万城为北京。见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。(2)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,以旧都平城为北京。见《魏书·肃宗记》。(3)唐和五代唐、晋、汉都以它们的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,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一带,跨汾河东西。(4)北宋庆历二年(1042年),仁宗为抗拒辽对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,表示准备“亲征”,把真宗亲征时曾经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,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八里。(5)金天眷元年(1138年)改上京临潢府为北京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。天德二年(1150年),撤销北京名号。(6)金贞元元年(1153年),因中京大定府在西迁都城中都大兴府(今北京城西南隅)之北,改称北京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大明城。(7)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以“中原土壤四方朝贡,道里均适”(《明实录·太祖洪武实录》),欲定都北宋故都,建开封府为北京(今河南开封市)。十一年,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。(8)明永乐元年(1403年),成祖将作燕王时的王都北平府建为北京,改府名为顺天府,即今北京市旧城区;十九年,自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迁都顺天府,改北京为京师。洪熙元年(1425年),拟还都应天府,仍改京师为北京。正统六年(1441年)定北京为国都,复称京师。此后京师之称历清至辛亥革命不改,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相沿都称北京。(2)都邑别称。(1)西晋时,江南人称洛阳为北京,见《晋书·张翰传》。(2)南朝宋时,称丹徒(实指京口,今江苏镇江市)为北京。元嘉二十六年(449年),宋文帝幸丹徒,诏称“朕违北京,二十余载”。见《宋书·文帝纪》。(3)省区名。明永乐元年建北京,撤销北平布政使司,以所领府州县直隶北京,即称这一辖区为北京。十九年定都北京,改称京师,这一辖区亦改称京师。(4)见“北京市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开城县

    ①南齐建元二年(480)置,为齐宁郡治。治所疑在今广西邕宁、横县二县南境。后废。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巢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四十里开城镇。七年(624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襄

  • 品甸陂

    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北十里。即品甸湾。元尝置品甸千户。或曰蒙氏尝置品甸县,以县后所分团山坝之水,贮于陂中,以灌城北之田,仍归青龙海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 《云南通志》: “旧引宝泉山水,蓄于周官、品甸

  • 季阳则城

    一名江孜。即今西藏江孜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季阳则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巴图尔和硕卡伦

    清雍正五年(1727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额尔古纳河西岸。

  • 马首县

    春秋晋置。在今山西寿阳县南十五里马首村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魏献子为政,……韩固为马首大夫。”即此。古县名。春秋晋置,治今山西省寿阳县西南马首镇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(前514年):分祁氏之田以

  • 古筑

    即今安徽夥县西南十里西武乡。清道光《夥县志》卷2:四都有古筑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黟县西部、古筑河北岸。西武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098。原为西通祁门的驿道,宋代曾建西武镇。村以河名。产稻、油菜籽、苎麻

  • 诸县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三十里。东汉属琅邪国。三国魏属城阳郡。南朝宋属东莞郡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并入东武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。两汉属琅邪郡,三国魏、晋属城阳

  • 喀尔铁盖山

    即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喀拉铁克山。《清史稿· 杨芳传》: 道光八年 (1828),“张格尔俟岁将除,率五百骑来袭,中途觉而反奔。芳急驰一昼夜,道及于喀尔铁盖山,歼其从骑殆尽。余贼拥张格尔登山,弃骑走,芳

  • 肥陵县

    唐初分安丰县置,属寿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括地志》: “肥陵故县在安丰东六十里。”武德七年 (624) 废。

  • 营道山

    在今湖南道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营道山 “其始名曰营阳,又曰南营,又曰洪道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营道山 “亦名龙山。状似蟠龙。……唐改曰弘道,至宋始改今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