勒马山
①即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四十里烈马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勒马山 “在县北百七十里潵河之阴。万历中,帅臣戚继光改名寿星山。东有五老台、莲花峰,西有平台,昔人避兵寨也”。
②一名文笔山。在今广西柳城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3柳州府: 勒马山 “在柳城县 (今凤山镇) 北五里。其形曲转如勒马状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柳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旧治在山下。一名文笔山。”
①即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四十里烈马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勒马山 “在县北百七十里潵河之阴。万历中,帅臣戚继光改名寿星山。东有五老台、莲花峰,西有平台,昔人避兵寨也”。
②一名文笔山。在今广西柳城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3柳州府: 勒马山 “在柳城县 (今凤山镇) 北五里。其形曲转如勒马状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柳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旧治在山下。一名文笔山。”
自今山东兖州至济宁。全长31.5公里。为津浦铁路支线。1911年动工修建,1912年建成。
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: “浮山在州东南三十五里,以高近浮云而名。”②一名浮化山。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南东浮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13太原府广阳县: “浮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。”③在今山
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三十里二将川。北宋康定元年(1040),范仲淹与韩琦戍边抗御西夏时筑。今存古城遗址。
即建业县。治所在石头城 (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)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2) 改 “业” 为 “邺”。建兴元年 (313) 因避愍帝讳,改名建康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分秣陵县淮水(今秦淮河)以
即牵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浚县北。《公羊传》作“坚”。古邑名。又作牵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浚县北。《公羊传》定公十四年(前496年):“公会齐侯、卫侯于坚”,即此。参见“牵”。
元于韩州置,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偏险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: 天下站名 “贾道铺,正东微北一百一十里韩州”。
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沙洲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2池州: 鹊头山 “绍兴二年,命沿江岸置烽火台于池之鹊头山,以为斥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铜陵县: 鹊头山在 “县北十里。高耸临江,宛如鹊头。《左传
明改阿剌站置,在今吉林敦化市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纳丹府东北陆路有“阿速纳合”站。清改额穆和索站。
在今湖南辰溪县南八十里沅水中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一》: 鸬鹚滩 “乱石横江,舟航所畏”。
西魏改明水县置,为落丛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为厨北县。古县名。西魏以明水县改名,治今陕西县略阳县西乐素河南,为落丛郡治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名厨北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