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劳山

劳山

①亦作牢山、崂山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,东临大海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法显“乃于南海师子国,随商人泛舟东下,昼夜昏迷,将二百日。乃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卷11引晏谟《齐记》曰:“太山自言高,不如东海劳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“盖劳山之高以其登陟之难,则名劳。驱之不动, 又名牢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劳山,“《诗》:山川悠远,维其劳矣。郑笺云:‘劳劳,广阔。’则此山或取其广阔而名之”。

②在今广东高要市东百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6肇庆府:劳山“在高要县东一百五里。故老相传云:山峡险,采樵者惮劳,俗因名之”。

③在今陕西甘泉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甘泉县:劳山“有大小二山。相传宋狄青与夏人相拒,士卒疲困,尝憩于此,因名”。1935年9月,国民党军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“围剿”,中国工农红军在延安、甘泉之间的劳山地区设伏,10月1日一战取得重要胜利。此即著名的“劳山战役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又称崂山或牢山。即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崂山。秦始皇三十七年(前210年),自琅邪北至劳、成山,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,即此。东汉经学家郑康成曾聚徒讲学于此。风景秀丽,且多胜迹,为游览避暑胜地。参见“崂山(1)(1)”。(2)即“崂山(1)(2)”。(2)集镇名。在陕西省甘泉县北部、劳山沟西岸。劳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00。曾名崂山。以村北劳山得名。明代名高礼里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称大劳山铺。产谷子、玉米、小麦等。附近有林场。西包公路经此。村北有“周恩来劳山遇险处”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夷安县

    西汉置,属高密国。治所即今山东高密市。东汉永平元年(58)封邓禹子珍为侯国,属北海国。西晋属城阳郡,后属高密郡。北齐省。古县名。西汉以夷维邑置,治今山东省高密市。属高密国。东汉永平元年(58年)封邓禹

  • 小东坝关

    明置,属安县。在今四川安县西南晓坝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安县:“东(南)有小东坝关。”清嘉庆《安县志》卷12:小东坝关“一名晓坝关,在县西三十里。防羌番由千佛山窜入茶坪而设。古有关,今废”。

  • 蜀冈

   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四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,克扬州,“孟俊进攻扬州,屯于蜀冈,韩令坤弃扬州走”。胡三省注: “蜀冈在扬州城西。扬州城在蜀冈东南,城之东、南、北皆平地,沟浍交贯,

  • 明通关

    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明通镇 (明通井)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厅》: 明通关 “在厅东二百里。明置巡司。今裁”。

  • 狄台

   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》:狄台“在武威县东五里。相传宋狄青所筑”。

  • 大洪国王宫

    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南三十五里镇隆镇八坊村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0)广东天地会首领陈金釭攻占信宜城,建立大洪国,称南兴王。王宫旧址原为信宜学宫,建于元代。明清扩建。前有棂星门,后有大成殿。

  • 涞源县

    1914年改广昌县置,属直隶保定道。当以涞水之源,故名。治所即今河北涞源县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西部,西邻山西省。属保定市。面积 2448平方千米。 人口26.2万。辖6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

  • 敦敦噶珊

    又作墪墪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北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墪墪河口处有 “墪墪噶山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混同江南岸,

  • 九隆山

    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十里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:“哀牢夷者,其先有妇人名沙一,居于牢山。尝捕鱼水中,触沈木若有感,因怀妊,十月,产子男十人。后枕木化为龙,出水上。……九子见龙惊走,独小子不能去,背龙而坐,

  • 皂湖

    即今江西湖口县南皂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湖口县:皂湖“聚群川之水入彭蠡湖。旁有巨石,色黑如铁,因名。支流为土目湖,接都昌县界,商贾舟楫,道皆出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