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髭岭
一作割须岭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作割髭岭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割鬚岭 “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,尤来、大抢之徒,皆割鬚变帽,由此遁去,因名”。
一作割须岭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作割髭岭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割鬚岭 “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,尤来、大抢之徒,皆割鬚变帽,由此遁去,因名”。
亦名昌南镇、陶阳镇。东晋置,即今江西景德镇市。水土宜制陶器,自南朝陈始有制瓷业。清蓝滨南 《景德镇陶录》 卷5: “陈至德元年,诏镇以陶礎贡建康。” 自唐以来陶瓷业迅速发展,“武德四年,诏新平民霍仲初
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五里下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剑川州: 罗鲁城 “唐所筑,今为瓦窑村址。罗鲁,西南夷云海也”。
即今福建上杭县治。南宋乾道三年 (1167)上杭县由钟寮场 (今上杭县北中寮) 徙治于此。
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里东临溪镇。元置白际岭巡司于此。明初废。
又作都尔河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流入鞑靼海峡之科比河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3: 都尔河 “在济勒河北,出墪墪窝集,东入海”。
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改博陆县置,属高阳郡。以地居博水之野得名。治所即今河北蠡县。隋属河间郡。唐属深州。五代周属定州。北宋雍熙四年(987) 为宁边军治,景德元年 (1004) 为永宁军治。金为蠡
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6:佛龛岩“壁立千寻,四面峻峭,叛逆何金龙党羽吴山亡、何乏祥等率贼盘踞其中,势猖獗;其对面四方峒亦陡绝高悬,逆党花脸章队长等率党百余伏居,不时出没,掳掠居民,彼此
1914年由辰沅永靖道改置,属湖南省。治凤凰县(今湖南凤凰县)。1916年移治芷江县(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南桑植、永顺、沅陵、溆浦、黔阳、绥宁、通道以西地区。1916年武陵道裁撤,今石
一名石砚岭。在今福建龙岩市东北雁石镇。地险仄,为戍守要道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漳州府: 砚石岭 “在龙岩县东,峰峦秀丽,气脉融和,取其石琢砚,甚光润”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 雁石岭“岭北为雁石渡
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雅鸿桥镇。《清 一统志·遵化州》: 雅鸿桥 “在丰润县西四十三里,与玉田县接界,还乡河至此与梨河合。旧设管河县丞,本朝嘉庆十二年裁,改设主簿驻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