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城
①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。汉置利县于此。
②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梁河县西十四里勐宋。
③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林县“辅岩城”条下:利城,“唐置铁冶处。宋至和中废”。
(1)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北新沐河北岸。三国魏属东海国。西晋属东海郡。北宋改为利城镇。(2)即今云南省梁河县西勐宋。南诏属永昌节度。后废。
①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。汉置利县于此。
②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梁河县西十四里勐宋。
③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林县“辅岩城”条下:利城,“唐置铁冶处。宋至和中废”。
(1)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北新沐河北岸。三国魏属东海国。西晋属东海郡。北宋改为利城镇。(2)即今云南省梁河县西勐宋。南诏属永昌节度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松潘卫:红花山在“卫南十五里。有屯田,名红花屯,岷江所经也”。
明置,属汶川县。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苏村寨。明隆庆中移于江东 (今绵虒镇)。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八里。明洪武五年(1372)改为方番长官司。
①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杨家港“沙田多高,旧有港,久淤。万历三十八年,县令李官疏浚,民得灌溉之利”。今已淤废。②即今江苏张家港市(杨舍镇)。《宋史·河渠七》:南宋乾道六
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北,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利松嘛巴族、勒达克族、多嘛巴族“均百长一员,住牧朱特地方”。朱特今名珠托。
一作涧壁镇。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谏壁镇。南朝宋元嘉中,于谏壁置军戍守。即此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、镇澄公路与京杭大运河交会处,北濒长江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谏壁,人口2万。南
一名上元水。即今湖北竹山县北北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山县“上庸水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县北三里有北星河。出陕西白河县,合水坪、㟍峪、观音沟诸水南流,合庸水,东注于汉。”
俗称沙卡司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色卡乡西北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沙卡土百户。
又称东凉镇。即今陕西陇县东南东风镇。清乾隆 《陇州续志》 卷2: 东凉镇在 “州东三十里。为陕省西南入甘孔道。旧有娘娘庙。旁为税厅,榷税于此”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梨树县南部。大房身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
清雍正二年 (1724) 析上海县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南汇县。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