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慈寺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之南屏山北麓慧日峰下。五代周显德元年 (954) 吴越国建,原名慧日永明院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改名寿宁禅院。南宋建炎二年 (1128) 改为净慈禅寺。绍兴十九年(1149) 始改称净慈报恩光孝禅寺,简称净慈寺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: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“大抵规模与灵隐相若,故二寺号南、北山之最”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之南屏山北麓慧日峰下。五代周显德元年 (954) 吴越国建,原名慧日永明院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改名寿宁禅院。南宋建炎二年 (1128) 改为净慈禅寺。绍兴十九年(1149) 始改称净慈报恩光孝禅寺,简称净慈寺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: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“大抵规模与灵隐相若,故二寺号南、北山之最”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西场一带。《宋书·羊希传》: 南朝宋泰始四年 (468),“希遣平越长史邹琰于朝亭拒战,军败见杀”。即此。又称朝台。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西场一带。南朝宋泰始四年(468年),刘思道攻
古名陵水。即今山西临县东湫水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42石州定胡县引 《冀州图经》 云: “湫水河北从楼烦郡,南入龙泉郡,经吕梁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引 《临县志》: “湫河发源兴县湫水寺,南行八十里
明置,即今辽宁辽阳县西高丽城子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长营堡”条下:“长安堡在司西北五十余里,其西为长定堡。”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75辽阳县:“高丽营子村为明边堡长定堡故址。”
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抚宁县: 裂头山 “群山环绕,一峰高耸,顶有数尖,因名。亦曰前裂头山,以东有七峰相连,极东而尖出者,为后裂头山”。
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三门山。王翰《游三门记》:“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中。循河至三门,中曰神门,南曰鬼门,北曰人门。水行其间,声激如雷,而鬼门尤为险恶。舟筏一入,鲜有得脱。三门之广,约二十尺。其东百
①战国秦献公六年 (前379) 置,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1蓝田县: “按《周礼》,‘玉之美者曰球,其次为蓝’,盖以县出美玉,故曰蓝田。” 秦属内史。汉属京兆尹。晋属京兆郡。北魏太
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南大樟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象州图:东南有大樟墟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上方山兜率寺南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卷3:“华严师初开山时卓锡于此,中有石台高三尺许,周回可四合抱。台上生成一池,池之轮廓如马齿之环匝,池心生石一拳,形如柿。洞顶生石莲一, 巨朵匝小花
苏淮特别区行政公署的简称。1942年1月日伪置,公署驻徐州市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原江苏省徐州市,铜山、东海、砀山、萧县、沛县、邳县、睢宁、宿迁、沭阳、赣榆、丰县、泗阳、淮阴、涟水、灌云等十五县和苏北行
元改移水口站置,属福建行省邵武路。在今福建邵武市东南五十六里拿口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