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三关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)、倒马关(在今河北唐县西北)、紫荆关(在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今北京昌平区西北)、倒马关(今河北唐县西北)和紫荆关(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)、倒马关(在今河北唐县西北)、紫荆关(在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。即居庸关(今北京昌平区西北)、倒马关(今河北唐县西北)和紫荆关(今河北易县西北)。
在今贵州惠水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: 清水塘 “水清不涸,溉田数百亩”。(1)村名。在安徽省桐城市东部。属孔城镇。人口1230。因有水质清澈的水塘得名。产稻、油菜籽等。有砖瓦、刺绣等厂
1913年改会泽县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会泽县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1922年复名会泽县。旧县名。本清会泽县,治今云南省会泽县。为东川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,改名东川县。1929年复原名
即清凉城。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南清凉城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六年 (350),前燕慕容㑺伐后赵, “击邓恒于鲁口, 军至清梁”, 即此。即“清凉城”。
在今河南卫辉市城北十四里。据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纣乃重刑辟,有炮烙之法。”因比干强谏纣,纣怒曰: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,剖比干观其心。”据传比干被纣剖心后,葬于此。相传其墓为周武王所封,北魏孝文帝时因墓立
明置,即今河南陕县东南五十二里硖石乡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9河南府: 硖石关 “在陕州城东旧硖石县。即古崤陵关。路东通渑池,西通函关。今建巡检司”。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东南,陕县硖石镇金银山。扼陇海铁
即今四川平昌县东北镇龙乡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二》:龙关镇“在巴州东三百六十里。州判驻此”。在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部、古长城脚下。面积287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关,人口 8560。唐设龙门
全称诺门罕布尔德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。对面与蒙古国哈拉哈河相望。1939年5月11 日日本帝国主义由此越河进入蒙古,发动了入侵蒙古国的战争。在苏蒙联军奋击下,日军终于以失败而告终。9
三国蜀汉改刚氐道置,属阴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三十里古城镇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阴平郡“刚氐县,涪水所出,有金银矿”。西晋废。
亦名横石水。即今广东翁源县西部之横石水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横石水“在翁源县(治今翁城镇)西三里。源出曲江县界曰油溪,南流经大坪曰渔溪,又南至江镇曰江镇水,又南流至龙口入罗江水”。
①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为重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改置南漳县。②南宋宝祐五年 (1257) 置,为怀远军治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。元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