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孙述城
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新津县:公孙述城在“县西三十里。相传公孙述所筑”。
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新津县:公孙述城在“县西三十里。相传公孙述所筑”。
即今四川汶川县西南水磨镇(兴仁场)。民国《灌县志》卷2:兴仁场“在治西南九十里。一称水磨沟,濒寿江西岸,据两金门户。旧属漩口乡,古老人村即其地”。1957年划属汶川县。
又作合剌府站。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南五里古城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洪宽百二十(里)合懒府, 高丽后门, 其东,海。”
即今新疆乌什、阿合奇县境之托什干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七下》: “至小石城,又二十里至于阗境之胡芦河。”
即五丈河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改名。西起今河南开封市,东经今兰考县北,折东北经山东定陶县至巨野县西北入梁山泊,下接济水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广济河导菏水。自开封历陈留、曹、济、郓,其广五丈, 岁漕上
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:角山“在临榆县北六里。有前后二山,相去二十里。其脉自居庸、古北、喜峰诸山而东,延亘千里,至此耸峙如角,长城枕其上,为蓟、辽二镇边界。山口有角山
元围襄樊时置,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津镇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 至元九年 (1272),“阿术追战至柜门关,擒 (张) 贵”。即此。明称东津渡关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四会县(今广东四会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、广宁、怀集等市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浈州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四会县(今广东四会市)。贞观八年(634年
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“赣水北出,际西北历度支步,是晋度支校尉立府处。步即水渚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二》: 度支步 “在新建县西北…… 《县志》,度支步在县西北五里”。
清置,属陇州。即今陕西陇县西北火烧寨乡。
在今山西昔阳县西四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“ (沾岭) 又西有陡泉岭,洞涡水所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