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里垛镇
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六十里八里垛。清顺治《颍上县志》卷2:八里垛“商贾舟楫,贸易聚集,亦淮、颍襟带之处”。
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六十里八里垛。清顺治《颍上县志》卷2:八里垛“商贾舟楫,贸易聚集,亦淮、颍襟带之处”。
明置,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富川县:马坪堡,“《志》云:县境有内八源等十五巢,马坪堡为防守要地”。
在今江西玉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1信州:太甲山“在玉山县北二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玉山县:太甲山“在县北二十五里。山势磅礴,上有商太甲庙。其北十里有洞岩。林壑掩映,峰岩奇秀,溪水流出,其声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龙城县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。大业初改为萧县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北跨江西铅山,西抵福建邵武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8建宁府:三髻山“在崇安县西。三峰鼎峙,状如螺髻,巍然为万山之宗”。
即扶莱县。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禺州:“扶桑,武德四年置。”桑为莱之误。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大海中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嶎嵂岭“在遂溪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海中。一名东海岛。广四十里,长七十里,包出白鹆砦之外。中有居民五团,以渔盐为业,为东方巨镇。其北曰东头山,其东曰调鸡门洲。
三国魏改博陵县置,属安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。西晋为高阳国治。北魏景明元年(500) 改名博野县。古县名。三国魏改博陵县置,治今河北省蠡县南,为高阳国治。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改名博野县。
①在今内蒙古卓资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大同县 “意辛山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:府西北五百余里有官山,上有九十九泉,流为黑河。”②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。南宋绍定六年 (1232)蒙古败金兵于
一名皇陂。在今河南长葛县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魏惠王元年 (前369),韩、赵 “合军并兵以伐魏,战于浊泽,魏氏大败”。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皇陂即古长社县之浊泽也。” 《史记正义》 谓应是 “解县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、武宣、象州等县一带。南齐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