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脸城
又名招苏城。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招苏台河右岸。为金天德二年 (1150) 以后韩州城遗址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梨树县中部。属白山乡。人口800。因古城得名。主产玉米。梨桑公路经此。偏脸古城系辽、金时所筑,因依山修筑,方向不正,地势不平,故名。
又名招苏城。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招苏台河右岸。为金天德二年 (1150) 以后韩州城遗址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梨树县中部。属白山乡。人口800。因古城得名。主产玉米。梨桑公路经此。偏脸古城系辽、金时所筑,因依山修筑,方向不正,地势不平,故名。
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越南莱州省黑河两岸一带。元改置宁远州。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通州置,治所在石门县 (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附近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水富、盐津、大关等县地。是年州废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以南通州改名,治石门县(今云南盐津县西南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赤水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北层台乡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北。后废。
亦名旧站。即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北、松花江之西九站乡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《屯镇》:正北“二十八里旧站街”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永吉县:“县属九站,位于松花江之右岸,距县市西北二十五里
即今海南省海南岛。《太平御览》卷69引王隐《晋书》曰:“朱崖在大海中。遥望朱崖洲大如菌,举帆一日一夜至洲。周匝二千里,径度七八百里,可十万家。”《水经·温水注》 引王氏《交广春秋》曰:“清朗无风之日,
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内。唐白居易罢校书郎后,与元稹居此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内。唐代白居易、元稹曾居此。
北宋筑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。
亦作纳拉岭。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沙鲁里山脉南支。民国梅心如《西康》:沙鲁里山脉“为金沙江与雅砻江之分水岭,经巴安,理化两县境,再南为纳拉岭”。
1948年当地解放后由铜山县北部及沛县南部析置,属山东省。1952年划属江苏省。1953年撤销,恢复铜山县 (驻徐州市)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9年由铜山县北部及沛县南部析置(铜山、沛县两县今属
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。一说在今绵阳市东南涪江畔。《宋书·刘敬宣传》: 东晋义熙四年(408) 伐蜀,“由垫江而进,敬宣率先士卒,转战而前,达遂宁郡之黄虎,去成都五百里”。宋郭允蹈 《蜀鉴》 卷5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