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北二十里罗村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9淄州淄川县:故反踪城,“《齐记》云,齐景公失马,寻踪遂失于此,故有反踪城。又按《舆地志》云,魏明帝景初三年,以辽东新沓县吏民渡海来去还,于此地置新
一名灵源山、源头山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云源山“广数百里,阳朔群山之发轫也”。
即今福建建阳县东盖竹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 建安八年 (203),“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,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,同出馀干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齐王开运元年 (944),南唐将查文徽击建州,“自建
①集镇名。即今辽宁锦州市西南女儿河乡。旧为京奉铁路通裕支线的起点。②即今辽宁葫芦岛市北、锦州市南女儿河。为小凌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女儿河“在锦县西十八里。派出边外土默特界,名乌馨河,东流由
1921年由荆南道的恩施、宣恩、建始、利川、来凤、咸丰、鹤峰七县置,属湖北省。治恩施县 (今湖北恩施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建始、鹤峰以西地区。1932年废。1921年8月由荆南道恩施、宣恩、建始、利川、
①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河池州:“嘉靖四年又迁凤仪山南。”《清一统志·庆远府》:凤仪山“在池州北四里。极险峻,州城半枕其麓”。②在今云南大理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凤仪山“在赵
今越南河内市。明交州府附郭县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宣德元年(1426)王通计黎利,“一战而败,心胆皆丧,举动乖张,不奉朝命,擅割清化以南地予贼,尽撤官吏军民还东关”。
战国楚地。指今淮河以北之安徽东部和江苏西部地区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苏秦谓薛公曰:“君何不留楚太子,以市其下东国。”鲍彪注以为楚国之东,其地下,故名。又作东国、东地。战国楚地。指今淮河以北的安徽省东部
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崇贤堡 “在壶关县东二十里。周三百二十五丈有奇。四面崖壁,高深十丈,有东、西门”。
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白音胡硕镇。清初以来为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。“白音胡硕”系蒙古语,白音意为“美丽富饶”,胡硕意为“山形似犁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