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昌县
北宋天圣初改浈昌县置,为南雄州治。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3南雄州: “《图经》 云: 后避仁宗嫌,改名曰保昌。” 元为南雄路治。明为南雄府治。清嘉庆十一年 (1806) 废。十六年(1811) 复置,十八年 (1813) 又废。
古县名。北宋天圣初避仁宗讳,改浈昌县置。治今广东省南雄市。历为南雄州、南雄路、南雄府治。清嘉庆十一年(1806年)省入南雄州。
北宋天圣初改浈昌县置,为南雄州治。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3南雄州: “《图经》 云: 后避仁宗嫌,改名曰保昌。” 元为南雄路治。明为南雄府治。清嘉庆十一年 (1806) 废。十六年(1811) 复置,十八年 (1813) 又废。
古县名。北宋天圣初避仁宗讳,改浈昌县置。治今广东省南雄市。历为南雄州、南雄路、南雄府治。清嘉庆十一年(1806年)省入南雄州。
即今青海共和县东北倒淌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: “自振武经尉迟川、苦拔海、王孝杰米栅,九十里至莫离驿。”
即今福建寿宁县治鳌阳镇。明景泰六年(1455)于此置寿宁县,至今仍为县治。
在今广西陆川县南。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5陆川县:文黎山在“县南五十里。产黄白藤及多鹇雉鹿蚺。有水潆洄,凡九十九渡”。
明置,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柳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南部县“盘龙水驿”条内:“柳边马驿在县西百二十里。”
①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治所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南。东汉属乐安国。南朝宋移于今寿光市北一里,属乐安郡。北齐废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乐安县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传》:“廉颇攻魏之防陵、安阳, 拔之。”《正义》:“城在相州安阳县南二十里,因防水为名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。因邑北防水得名。《史记
又称悦跋城。即今内蒙古东胜市西大成梁古城。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“父卫辰入居塞内,苻坚以为西单于,督摄河西诸虏,屯于代来城。”即此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西北。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父卫辰,“
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。《陈书·周文育传》: 陈初,“萧孜、余孝顷据石头,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,孜降文育,孝顷退走新吴”,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6隆兴府: 奉新县,“ 《职方乘》 云,初,高
①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。有泉石之胜。《金陵胜迹志》卷4:云台山“在殷子山东陶吴镇旁,有石龙池,澄泓可爱,清鉴毛发,纤鳞游泳,或云龙族,西迤十里为虎肱洞”。②即银山。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之云台山。《清一统志·
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海县西北八十里勐满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乡。傣语“勐” 为平坝,“满” 为模糊,意即雾障视线的平坝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