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在今贵州黎平县境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万历二十九年(1601),吴国佐党杨永禄“率众万余屯白冲,游击沈弘猷等夹攻,生擒永禄”,即此。
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改普安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旧普安。二十二年 (1389) 废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以普安路改置,治今贵州省盘县东旧普安镇。属云南布政司。二十二年
又作达木楚克喀巴布山。在今西藏阿里境内冈底斯山之东。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此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“唐古忒(藏)语:达, 马也。达木殊, 马王也。喀, 口也。巴普,盛食糌粑木盒也。山形似马, 口有泉流出
元置,在今湖北襄阳县北黄渠河村,接河南新野县。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一百余里。“柏孜克里克”,维吾尔语意为雕刻图案装饰的房屋。创建于南北朝末期,迄于元代。现存八十三窟。其特点为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。以横顶直洞为主,亦有中柱式
即今河北元氏县东南宋曹乡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:宋曹村集“在元氏县东南二十里,其西有堡,周一里许,明成化中堡”。
唐大和六年(832)刺史于孝友筑,在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里。溉田数千顷。后废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南鄞江镇它山堰北。唐明州刺史于季友开,溉田数千顷。唐太和七年(833年)筑它山堰,仲夏堰废。
一名柽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“盟于荦,谋救郑也。” 《春秋》 作 “柽”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 谷水 “东径涝城北。王隐曰: 荦北有谷水,是也。荦即柽矣”。即“柽(2)”。
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在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。以洺水为名。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。唐武德初复名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、鸡泽、永年、曲周、丘县、肥乡、武安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
简称色他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色达县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