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和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 景元三年 (262),“蜀大将姜维寇洮阳,镇西将军邓艾拒之,破维于侯和,维遁走。”
在今甘肃省临潭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魏景元三年(262年),邓艾破蜀将姜维于侯和,维退往沓中,即此。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 景元三年 (262),“蜀大将姜维寇洮阳,镇西将军邓艾拒之,破维于侯和,维遁走。”
在今甘肃省临潭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魏景元三年(262年),邓艾破蜀将姜维于侯和,维退往沓中,即此。
①东晋永和四年(348)建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太清三年(549),“百济使至,见城邑丘墟,于端门外号泣,行路见者莫不洒泪。景闻之大怒,送小庄严寺禁止,不听出入”。即此。②俗名木
三国魏改郯县置,为东海国治。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北门外。西晋复改为郯县。三国魏改郯县置,治今山东省郯城县北。西晋复为县。
西汉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。东汉省入成武县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。钱大昕等以为当作邛成侯国,西汉宣帝元康二年(前64年),封外戚王奉光为邛成侯,置邛成侯国于此。属山阳
①又作统门水、徒门河、土门河、豆满江。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们江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图们江 “在宁古塔城南六百余里。源出长白山,东北流绕朝鲜北界,又东南折会诸水入于海”。图们江除下游入海处一小段
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。唐时为南诏地。在今云南省梁河县东北曼东。属永昌节度。樊绰《永昌府文征》载:“越礼城在永昌北,管长傍、藤弯。长傍城,三面高山,临禄江。藤弯城,南至磨些
三国时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路线之一。《三国志》卷30裴注引《魏略·西戎传》:“从玉门关西北出,经横坑,辟三陇沙及龙堆,出五船北,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,转西与中道合龟兹,为新道。……北新道西行,至东且
春秋晋邑。今地不详。或谓在今山西晋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八年(前573),“晋侯师于台谷以救宋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晋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一年(前580年):楚伐宋,“晋侯师于台谷以
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北。北宋属邕州。元废。唐置,属邕州所领羁縻州。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北皈乐。辖境相当今百色市北部一带。宋属邕州右江道。元废。
明置,在今辽宁沈阳市南六十里十里河镇。为沈、辽间交通要冲。《清太祖实录》: 天命六年(1621) 三月,从沈阳攻辽阳,“前进至虎皮驿,军民俱已弃城遁,遂驻营”。
①春秋晋平陵邑,赵为大陵。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南十里大陵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肃侯十六年(前334),“肃侯游大陵, 出于鹿门”。赵武灵王十六年(前310),“王游大陵”。均此。西汉时置大陵县。②春秋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