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英溪
东苕溪支流。一名前溪。在今浙江德清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94武康县:余英溪“在县(治今武康镇)西十二里。《山墟名》曰:每春夹岸花开,通夏不歇”。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余英溪“源出铜官山,东南流,合于前溪。《邑志》:前溪即余英溪,盖异源而同流也”。
东苕溪支流。一名前溪。在今浙江德清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94武康县:余英溪“在县(治今武康镇)西十二里。《山墟名》曰:每春夹岸花开,通夏不歇”。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余英溪“源出铜官山,东南流,合于前溪。《邑志》:前溪即余英溪,盖异源而同流也”。
自黑龙江北安经孙吴至黑河(瑷珲)。全长303公里。日伪于1933—1935年修筑。1945年被拆除,后恢复北安至龙镇段。从黑龙江省北安到黑河。长303千米。原线于1933—1935年日本侵华期间修筑。
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。南宋乾道中范成大去岭南,途经此。《骖鸾录》:乾道癸已(1173)“闰(正)月一日,宿邬子口。邬子者,鄱阳湖尾也……(二日)发船邬子,宿范家池”。在今江西省余干县西北。南宋乾道中范成
明置,属荆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北一百三十里。后改属承天卫。清废。
南宋改北遐镇置,属天河县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。元改为北遐洞。
又称西阳门。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西面南头门。《后汉书·孝灵帝纪》:中平二年(185),“广阳门外屋自坏”。又《资治通鉴》:东汉汉安二年(143),立南匈奴守义王兜楼储为呼兰若尸逐就单于,“诏太常
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北长江边之新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繁昌县:县市镇“在县西四十里,稍北即旧县治也。《志》云:旧县治后山绝顶,上有缥缈台,下临大江,与濡须津相对。宋熙宁中易名曰表里江上台”。
1933年8月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由贵溪县南部设置,驻冷水坑 (今江西贵溪市南冷水镇)。1934年1月废。(1)旧县名。闽浙赣苏区设。1933年初由江西省贵溪县南部析置,治今贵溪市冷水坑。以位县南得名。1
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旧绵州城内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绵州:十贤堂“绘涪翁、庞统、蒋琬、杜微、尹默、李白、陈该、苏易简、王仲华、欧阳修共十人”。
三国蜀汉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 建兴十四年 (236),“夏四月,后主至湔,登观坂,看汶江之流,旬日返还成都”。裴松之注: “湔,县名也,属蜀郡。” 后废。
在今陕西兴平市北二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兴平县: 始平原 “东西五十里,南北八里,东入咸阳界,西入武功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