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余家堰

余家堰

五代南唐筑,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高淳县:余家堰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旧志》亦以为五堰之一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绿蓝山

    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4容州: 绿蓝水 “其源出绿蓝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 绿蓝山 “容山之东支也,容江之源出焉”。

  • 上下竺

    古岛屿名。亦称竺屿。指今马来半岛东南岸外的奥尔岛。为古代东西方船舶往来的路标。岛上有山,两峰耸峙,地产巨竹,故名。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3“航海外夷”条:“三佛齐之来也,正北行舟,历上下竺与交洋,乃至

  • 荣城

    南宋末建,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大竹县: 荣城 “在县东仙门里。四围险峻,高阜宽平。宋末保此以禦蒙古”。

  • 大紫山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百三十里。《水经·漻水注》:赐水“水源东出大紫山”。

  • 大澳

    ①即今广东饶平县南八里大澳村。清置大澳汛并设外委把总驻防。②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平东南。清设水师千总防守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移新宁县丞驻此。集镇名。在福建省霞浦县南部、西洋岛南岸。海岛乡人民政府驻地

  • 埔里社

    清为埔里社堡,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埔里镇。光绪十年 (1884) 中法战争爆发后,福建巡抚刘铭传始设埔里社厅。1920年设埔里街。1945年设埔里镇。

  • 遂平县

    唐元和十二年 (817) 改吴房县置,属唐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遂平县。长庆元年 (821) 改属蔡州。元至元七年 (1270) 废入汝阳县。大德八年(1304) 复置,属汝宁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

  • 新竹市

  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。1949年裁入新竹县。1982年复置新竹市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,西濒台湾海峡。面积49.2平方千米。人口38.4万,多为闽、粤两省移民

  • 至和塘

    又名昆山塘。古娄江于8世纪后逐渐湮废。北宋至和二年(1055)重加疏浚,更名至和塘。在今江苏苏州市区和吴县、昆山市境内之娄江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10:“至和塘一名昆山塘,成于宋至和间,故名。”又称昆山

  • 上党关

   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:有上党关。在今山西省屯留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上党郡有上党关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