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阳县
北魏置,属清水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苗谷水“南出刑马山,……东径伯阳城南,谓之伯阳川。盖李耳西入,往径所由,故山原畎谷,往往播其名焉”。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。
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。属秦州。隋开皇中改名秦岭县。
北魏置,属清水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苗谷水“南出刑马山,……东径伯阳城南,谓之伯阳川。盖李耳西入,往径所由,故山原畎谷,往往播其名焉”。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。
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。属秦州。隋开皇中改名秦岭县。
①唐贞观十年 (636) 于营州界置,为羁縻州,隶营州都督。处突厥乌突汗达干部落。神龙初隶幽州都督。治所来远县移治于良乡县之故广阳城 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广阳城村)。后废。②南宋宝庆元年 (12
亦名宝屏山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6长宁军: 登云山 “郡治主山也。旧名宝屏山。每岁九日,太守领客登。后筑亭其上,名曰登云亭”。
在今浙江建德市南部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严州府寿昌县: “南有常乐溪,东南流至兰溪县,入东阳江。”
在今四川巴中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7巴州: 南龛 “在州南二里。凿石为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巴州: 南龛山 “在州南一里。悬岩绝壁,多奇胜”。有隋、唐、宋摩崖造像及开元、会昌、淳熙等年号题记。
即今广西昭平县西北仙回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》:仙会山“在昭平县东(西)八十里。山顶有平石,似棋枰,俗名神仙聚会山”。
清外蒙古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二十四旗,会盟于齐齐尔里克,故名。
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白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白沙营“在县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东。地名茅铺冈,防鸡笼关、台子冈诸山贼。台子冈即长径山路之险也”。
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、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。属林芝地区。面积81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辖3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朗镇。朗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,意为“想像、显现”。曾译囊、郎、朗营、朗谿。元为乌思
明置,即今宁夏青铜峡市。1942年宁朔县迁治于此。1960年8月置青铜峡市。
1949年析曲江县城区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即今广东韶关市。在广东省北部、北江中下游,邻接湖南、江西两省。面积1.85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346平方千米)。人口314.8万(市辖区53.4万),其中瑶族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