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陆山
在今陕西甘泉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甘泉县:“伏陆山在县理东北。有阿伏斤谷,其水出又潜流伏川陆,故号伏陆,天宝元年改为甘川谷。”
在今陕西甘泉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甘泉县:“伏陆山在县理东北。有阿伏斤谷,其水出又潜流伏川陆,故号伏陆,天宝元年改为甘川谷。”
亦作夹滩寺。在今辽宁大洼县东东风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海城县图: 西有夹滩寺。
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依兰府: “清初称依兰喀喇。”
即今湖南宜章县东北八十里里田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宜章县“白沙镇”条下:“又有里田堡,正德中置。”
一名夜婆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 夜泊山 “在江夏县南四十里。以骆禅师泊舟于此得名”。
即今台湾省屏东县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城志》凤山县:“渡(下淡水)溪至阿猴林,素为奸宄出没之处,故设下淡水县丞以驻之。”
即班勒纥城。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“壬午,帝征回回国,其主灭里委国而去。……复命(速不台与只别)统兵万人由不罕川必里罕城追之。”
南朝宋泰豫元年(472)改始兴郡置,属湘州。治所在曲江县(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清远、佛冈、翁源等市县以北地区。南齐复为始兴郡。南朝宋泰豫元年(472年)改始兴郡置,治曲江县(今广
即峡路。因在长江三峡以西而名。即“峡路”。
唐麟德二年(665)置,属郁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石南镇。乾封元年(666)属郁林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为郁林州治。后属郁林州,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撤销。在广西
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淳化、栒邑二县析置,治正嘴村(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十里原乡境内)。取“赤化淳化”之义。同年10月撤销,改置淳耀、赤水二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5年2月由陕西省淳化县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