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波山
又名岩山、洑波岩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。唐莫休符《桂林风土记》:夹城“北抵伏波山缘”。南宋范成大《桂林虞衡志》:“伏波岩,在离江之滨,突然而起,且千丈。下有洞,可容二十榻,穿凿通透,户牖旁出,有悬石如柱,去地一线不合,俗名马伏波试剑石。前浸江滨,波浪汹涌, 日夜漱啮之。”东麓有还珠洞,洞前石脚插入漓江,为绝胜处。有唐代摩岩造像二百余尊。
又名岩山、洑波岩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。唐莫休符《桂林风土记》:夹城“北抵伏波山缘”。南宋范成大《桂林虞衡志》:“伏波岩,在离江之滨,突然而起,且千丈。下有洞,可容二十榻,穿凿通透,户牖旁出,有悬石如柱,去地一线不合,俗名马伏波试剑石。前浸江滨,波浪汹涌, 日夜漱啮之。”东麓有还珠洞,洞前石脚插入漓江,为绝胜处。有唐代摩岩造像二百余尊。
隋开皇三年 (583) 置,属资中县。在今四川威远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威远县: “本汉资中县地,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以招抚生僚,十一年改戍为县,属资州。”
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龙里卫“穴刀山”条下:长冲山“旧为苗‘贼’出没之所。成化间,置哨堡以守之”。
即今浙江长兴县东六里下箬寺村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陈霸先“吴兴长城下若里人”。
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小罗山,为罗山南段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韦州:小蠡山“在大蠡山之南,其脉相联”。
金置,属清池县。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。东汉置饶安县于此。唐贞观年间移饶安县治于浮水故城(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南新县镇),故此有旧饶安之称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韶州置,属广东道宣慰司。治所在曲江县 (今广东韶关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韶关、曲江、乳源、仁化、乐昌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韶州府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
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连山县: 梁峒水 “县 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 东南十九里。有上吉水流合焉。又县南六里有横水,俱东南流,合于湟水”。
即楚堨。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1邓州临湍县: “楚堰,在县南八里。拥断湍水,高下相承八重,溉田五百余顷。”
在今河南沁阳市东北沁水北岸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沁园“金时官僚宴会之所,有石图本。今废”。
北宋置,属福津县。即今甘肃武都县西北角弓乡。古镇名。即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北角弓街。北宋属福津县。后废。清复置,属阶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