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莱山
即伊卢山。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安乐县:“有伊莱山神。”
即伊卢山。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安乐县:“有伊莱山神。”
明成化十二年 (1476) 置,属湖广布政司。治所在郧县 (今湖北郧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郧县、保康县以西地区。清属湖北省。1912年废。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析襄阳府置,治郧县(今属湖北)。辖境约
即今四川巫溪县北徐家镇。清光绪 《大宁县志》 卷1: 徐家坝 “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现设汛卡”。有千总驻防。
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麓丈人峰下。原名丈人观,宋以后改为建福宫。
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曲水县曲水雪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载,由农歌驿“百一十里渡姜济河,经吐蕃垦田,二百六十里至卒歌驿”。
在今山西吉县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慈州:“州内有慈乌戍,因以为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1吉州: “慈乌戍在州西,周、齐相争时,置戍于此。”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施鹤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宋置,属灌阳县。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南八十里。
即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二十里楼旗尖。明嘉靖 《太平县志》 卷1: 楼旗山,“山极雄峙,海舶率视为向导,故称楼上旗”。
亦作十里垒。在今河北赵县南一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7赵州平棘县:十方垒,“后汉安帝永初元年,以御史任尚讨羌无功,槛车征还。羌遂入侵河内,赵、魏间百姓相惊。北军中侯朱宠,将五营兵屯孟津,诏魏郡、赵国、常山等
①即今四川汉源县北三十里唐家乡。民国 《汉源县志》 卷2: 复兴场 “即 《旧志》唐家场,俗呼唐家坝。在治 (今九襄镇) 南三十五里”。②原为仁怀县治。即今贵州赤水市东南三十里复兴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