仵城县
①唐武德二年(619)改伍城县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后属慈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废。
②金兴定五年(1221)升隰川县午城镇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隰县南四十五里午城镇。元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即“五城县”。(2)金兴定五年(1221年)置,治今山西省隰县南午城镇。属隰州。元初废。
①唐武德二年(619)改伍城县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后属慈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废。
②金兴定五年(1221)升隰川县午城镇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隰县南四十五里午城镇。元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即“五城县”。(2)金兴定五年(1221年)置,治今山西省隰县南午城镇。属隰州。元初废。
东晋、南朝时对长江支流巴水(今巴河)、希水(今浠水)、蕲水(今蕲河)、赤亭水(今举水)、西归水(今龙河)的总称。因属西阳郡,又名“西阳五水”。居住于此之少数族,被称为“五水蛮”。《宋书·蛮传》:“西阳
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水车河在“县北十里。源出三都乡,流经泸州江安县入大江。居人以竹为轮,高二三丈,斜列以筒,汲水而上,可溉田畴。号曰筒车”。
北宋置,属新秦县。在今陕西神木县东南一百里。金陷于西夏。废。
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毛堌堆乡。明嘉靖《归德州志》卷1《村镇》:“毛堌堆集,州西南三十里。”
在今陕西富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二年(882),“王铎将两川、兴元之军屯灵感寺”,以讨黄巢。即此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八番顺元宣慰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。永乐十一年 (1413) 改属贵州布政司。成化十年(1474) 分置程番府 (后改置贵阳府),辖境缩小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五年
即今江西泰和县北十五里枫塘桥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7:泰和县北有枫塘。
即今越南北部明江和锦江合流后由宣光至越池附近注入红河一段。《交趾总志》 卷1: “宣江在宣江州,上接宣化州,下通西鹤江。” 《明史· 张辅传》: “安南有东西二都,依宣、洮、沲、富良四江为险。”
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七十二里江垭镇。清改置巡司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湖南省慈利县西北江垭镇。有九溪会流,故名。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七年(
亦作凯歌河。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 (秀山河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邑梅洞长官司: 凯过河在 “司西北二十里。源自乌罗三洋溪流出,会买赛河,东入辰州大江。旁有凯子砦,行者于此过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