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桥
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国渠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四年(329),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取长安,“军于仲桥”。胡三省注:“郑国渠径仲山,渠上有桥, 谓之仲桥, 在九山之东。”
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古郑国渠上。东晋咸和四年(329年)前赵刘胤攻后赵石生于长安,进军至此(一说为仲桥城,即今陕西礼泉县)。
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国渠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四年(329),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取长安,“军于仲桥”。胡三省注:“郑国渠径仲山,渠上有桥, 谓之仲桥, 在九山之东。”
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古郑国渠上。东晋咸和四年(329年)前赵刘胤攻后赵石生于长安,进军至此(一说为仲桥城,即今陕西礼泉县)。
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乡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 田忌为齐将,“孙子谓田忌曰:‘重踵高宛’”。指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即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孙子曰:“军重踵高宛。”即此。
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六十八里双甸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如皋县东有“双甸”。在江苏省如东县西南部、江海河两岸。面积128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甸,人口1万。清名双甸,又名双店。1912年定
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己氏县置,属宋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曹县东南五十里楚天集。大业初属梁郡。唐属宋州。宋属应天府。金属归德府。元属曹州。明洪武初省入曹州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滑州。治所
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南。南宋绍兴中置巡司于此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裁。
又作驴驹河、龙驹河、陆局河。即今源出蒙古国肯特山,东流注入中国呼伦湖的克鲁伦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上京道有胪朐河,“沿河董城北东流,合沱漉河入于海”。古水名。又作龙驹河(《金史·地理志》)、驴朐河(
又作西山口、西拉山口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五十里处。藏语意为鸡冠山,是达旺通向申隔宗的要冲。
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英峪,近荥阳市界。为成皋之关口。《旧五代史·庄宗纪第八》:“帝过罂子谷,道路险狭,每遇卫士执兵仗者,皆善言抚之。”
亦作鹏茄罗 (啰) 国、明呀喇。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“榜葛刺,即汉身毒国,东汉曰天竺。……榜葛剌则东印度也。自苏门答剌顺风二十昼夜可至。永乐六年,其王霭牙思丁遣使来朝,
即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之大基山,为掖水所出之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东莱郡掖县: “有掖山祠。” 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7谓大基山西岩之先天观即古掖祠。可证大基山即古掖山。
即六朝建康宫城之正南门宣阳门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。《南史·明帝纪》:“宣阳门谓之白门,上以白门不祥,讳之。”《南齐书·王俭传》:“宋世外六门设竹篱,是年初,有发白虎樽者,言‘白门三重门,竹篱穿不完。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