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介休县

介休县

①西晋改界休县置,属西河国。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十五里。后废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)复置,属西河郡。移治今介休市。北周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平昌县为介休县,属介州。治所即今介休市。大业初属西河郡。义宁元年(617)为介休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介州治,贞观元年(627)改属汾州。明属汾州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1992年改设介休市。

②北魏永安中侨置,属五城侨郡。治所不详。武定五年(547)徙治汲郡陈城(今河南卫辉市)附近。北齐废。


古旧县名。西晋改界休县置,治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。属西河国。后废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年)复置,移治今市,属西河郡。北周废介休入平昌县,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平昌县为介休县,仍属西河郡。1992年撤销,改设介休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珠山

    在今山西吉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平阳府一》: 明珠山 “在吉州东北九十里”。今县东北有明珠村,当在明珠山附近。

  • 微水镇

    即今河北井陉县治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卷50井陉县图: 东北有微水镇。1960年井陉县迁治于此。在河北省井陉县中东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0.2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微水,人口5.8万。

  • 琅琊山

    即琅邪山。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滁州》 “瑯玡山” 条引 《无和志》: “晋瑯琊王伷出滁中,即此地” (今本无)。即“琅邪山”。

  • 中路中右翼末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中右翼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图斯哈勒图黑德东。

  • 陈家谷口

    在今山西宁武县北阳方镇附近。《宋史·潘美传》:北宋雍熙三年(986),潘美等北伐,“会辽兵奄至,战于陈家谷口”。又《续通鉴长编》云:杨业引兵自石峡路趋朔州,嘱潘美等陈兵于陈家谷口以援,潘却走,杨业无援

  • 棠州

    亦作裳州。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日落县 (今老挝甘蒙省东北甘结)。后废。

  • 青神郡

    北周改青城郡置 (一说北周置),属眉州。治所在青神县 (今四川青神县南二十里瑞峰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青神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北周置,治青神县(今四川青神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青神县一带。

  • 大同省

    1943年8月日伪改晋北政厅置,治所在大同市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山阴、应县、浑源、灵丘等县以北地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废。

  • 四眼桥

    又名法轮场。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河岸之法轮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:四眼桥“在州西一百四十里。又名法轮场。连仁寿界。人烟稠密,后有巨涧, 出阳陵山,下流经龙水废县,委曲数十里,至球溪小三江口,与龙结

  • 三桥堡

    在今广东电白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二》:三桥堡“在电白县(治今电城镇)西七十里三桥河北。明宏治十年置,有城,周三百六十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