仇班渠
在今陕西泾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“(前)秦王(苻)坚与西燕主(慕容)冲战于仇班渠,大破之”,即此。
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年),“秦王苻坚与西燕主慕容冲战于仇班渠,大破之”,即此。
在今陕西泾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“(前)秦王(苻)坚与西燕主(慕容)冲战于仇班渠,大破之”,即此。
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年),“秦王苻坚与西燕主慕容冲战于仇班渠,大破之”,即此。
亦作沈犁郡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治所在莋都县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“臣瓒曰:《茂陵书》沈黎郡治笮都,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,领县二十一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、石棉、荥经、
一名高里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高里山 “在府西南三里。又名亭禅山”。
即合河关。在今陕西神木县东黄河岸边。《元和志》卷4:麟州“东至岚州界黄河一百二十里,河上有合水关”。即此。
在今安徽合肥市东明教寺内。为魏武帝曹操所筑,俗称曹操点将台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5庐州: 教弩台 “在左厢明教院,即魏武帝教弩台。旧注云: 魏武所筑,教强弩五百人,御孙权棹船”。
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频阳县 “城北有频山,山有汉武帝殿,以石架之。县在山南,故曰频阳也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2京兆府美原县: “秦厉公于山南立县,故曰频阳。后魏别立土门县,以频山有二土阜
在今湖北巴东县西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 “横梁滩” 条下: 清水滩 “在县西十里。江中迅急,触而为旋,舟行不戒,必至覆溺。县境诸滩,此其险者”。
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为中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旗下营镇南斗金山村遗址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荒干水出塞外,……其水西南径武皋县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西北。为定襄郡
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北西阳镇。清乾隆《三原志》卷2:西阳镇“浮阳一乡,居民会集之所。清浊二水道贯城而过,市廛亦胜”。(1)在吉林省永吉县中部偏南。面积214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,人口
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北上占区(曲玛龙),一说在县西北雄龙西乡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。
即今广东阳山县西南七拱镇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七巩墟巡司“在阳山县南。明洪武二年,置星子墟巡司,在州东北。本朝嘉庆二十一年,移驻此,改今名”。即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南七拱镇。清嘉庆二十一年(1816年)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