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寿郡
唐天宝元年(742)改陵州置,治所在仁寿县(今四川仁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境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陵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陵州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等县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陵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陵州置,治所在仁寿县(今四川仁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境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陵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陵州置,治仁寿县(今属四川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、井研等县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陵州。
在今甘肃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成县:龙峡“在县南十里。峡南半山有洞,曰雷洞。宋绍兴初,金人南侵,郭执中集乡豪守此以拒之”。
芒山、砀山的合称。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高祖“亡匿,隐于芒、砀山泽岩石之间”。见“芒砀山”。
即今四川温江县西杨柳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1温江县: “大江,俗谓之温江,南流经县一里。出麸金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一》: 杨柳河 “在温江县西南。……即 《元和志》 之温江也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 “普定铺”条下:又有“龙井铺”等,旧皆戍守处。地有龙井,故名。
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北之尧王山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尧水“出剧县南角崩山,即故义山也。俗人以其山角若崩,因名为角崩山,亦名为角林山,皆世俗音讹也”。
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五十里。或曰其地在马兰山麓, 因名。后讹为马莲。明置马莲滩巡司。
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镇溪千户所 “镇溪山” 条下: “ 《名胜志》: 所东北有浮舟山。山形横亘如舟。下有岩洞,水流成溪。”
一名坡塔什、佛塔什。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苏盖提东一百六十里喀拉喀什河南岸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9: 康挖克 “又名波塔什。洪图,佛塔什。柴草俱蕃茂”。
①明置,在今浙江金华县西南五十四里山口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汤溪县:山口寨在“县(治今汤溪镇)南十里……正统十三年筑,以御括寇”。②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儋州:“山口寨在州(治
当在今蒙古国西南西戈壁省境。《汉书·李广传》附李陵传:天汉二年(前99),贰师将率大军伐匈奴,武帝召陵,陵“愿得自当一队,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,毋令专乡贰师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