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西北路
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分京西路北部地置,治所在河南府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、温县及郑州市以南,信阳、息县、淮滨等市县以北,渑池、洛宁及伏牛山、桐柏山以东,新郑、淮阳、沈丘及安徽太和、颍上县以西地区。金废。
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分京西路北部置,治河南府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渑池、洛宁二县及伏牛山、桐柏山以东,济源、温县及郑州以南,信阳、息县、淮滨等市县以北,新郑、淮阳、沈丘及安徽省太和、颍上等县以西地区。金废。
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分京西路北部地置,治所在河南府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、温县及郑州市以南,信阳、息县、淮滨等市县以北,渑池、洛宁及伏牛山、桐柏山以东,新郑、淮阳、沈丘及安徽太和、颍上县以西地区。金废。
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分京西路北部置,治河南府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渑池、洛宁二县及伏牛山、桐柏山以东,济源、温县及郑州以南,信阳、息县、淮滨等市县以北,新郑、淮阳、沈丘及安徽省太和、颍上等县以西地区。金废。
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金山寺。本名泽心寺,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为龙游寺。天禧五年(1021)复名金山寺。见“金山寺”。
1949年改新明县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在嘉卜寺(今内蒙古化德县)。1950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9年属锡林郭勒盟。1969年划归乌兰察布盟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,邻接河北省。属乌兰察布市。面积 25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南广海镇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74)置营, 属阳江镇。设游击防守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检,嘉庆二十二年(1817)改置主簿。明洪武二十七
即今河北威县东北寺庄乡。明嘉靖《威县志》卷2:寺庄集“在县东北七十里”。
1913年改个旧厅置,后属云南蒙自道。治所即今云南个旧市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1年改设个旧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个旧厅置,治今云南省个旧市。1951年撤销,改设个旧市。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杨家湾镇。清同治《毕节县志稿》卷2:杨家湾在“城西八十里”。
亦名都狼岭。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宁州: 都狼山在 “州北六十里。亦曰都狼岭。唐末黄巢寇岭南,溪洞蛮应之,逼桂林城。守将于向引兵与贼战于都狼山,连挫其锋,逐利深入,大战于洛阳陂,
在今台湾省台北县贡寮乡东南隅,为台湾岛东北端。因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此登陆,称“Santiago”,音译为“三貂”。明末流寓沈光文《平台湾序》称为“三朝”,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2有“山朝山
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北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:“旗东境有泽曰大苦水,南直甘肃张掖边外。大苦水之东有二泽:曰骗马湖,湖东南有泽曰沙枣湖,亦曰沙枣泉,在肃州东北二百三十里,金塔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