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京兆郡

京兆郡

①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为雍州治。治所在长安县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西安市以东、华县以西及三原、泾阳、高陵三县地。晋建兴后,历为刘聪、石勒、苻健、姚苌、赫连勃勃所据。北魏徙治霸城县 (今西安市东北新筑镇附近),属雍州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复治长安县,改为京兆尹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置雍州。大业三年 (607) 废雍州为京兆郡,治所在大兴城(今西安市)。辖境北面扩大至宜君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又改为雍州,天授元年 (690) 复为京兆郡,寻复为雍州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齐时治邓县 (今襄阳县西北邓城)。


(1)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治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、三原与高陵以南、华县以西及秦岭和商洛、丹凤、商南等市县以北。西晋东南辖境缩小,仅止秦岭山地。北魏移治霸城县(今西安市东北)。西魏仍治长安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长安、大兴二县(今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和华山以北,乾县与周至县以东,淳化、宜君二县及渭河下游以南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雍州。(2)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邓县(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西北)。南朝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峰门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青神县西南岷江北岸。明改为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青神县 “犁头湾” 条下:“县东南六十里有峰门水驿,接嘉定州界。《舆程记》:峰门驿又南五十里至嘉定州之平羌驿。”

  • 紫竹林

    ①原为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一小村名。清咸丰十年 (1860) 天津开港后,法国强划租界地于紫竹林,其旁为英、美租界; 至 90年代末,德、俄、日又在海河两岸划定租界,因此泛称为 “紫竹林租界”。光绪二十

  • 合道川

    即今甘肃环县南合道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环县:合道川在“县西八十里,东流注于环河”。

  • 平高城

    即平皋城。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十四里平高城村。即“三鵶镇”。

  • 艋舺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。王诗琅、王国藩主修 《台北市志》 称: 艋舺译自番语,意即独木小舟。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、双园一带(今属万华区),地濒淡水河。为早期先民系船处。俗呼独木舟为

  • 杜步墟

    即今广东阳山县南七拱河南岸杜步乡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阳山县图:县西南有杜步墟。

  • 邱雄山

    俗称龙海山。在今云南陆良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陆凉州:邱雄山“在州(旧州)东七里。上有方池,水无盈缩。分酾山椒,凡十八道,谓之十八泉”。

  • 浪白澳

    在今广东珠海市西南三灶岛之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香山县 “井澳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,县有浪白澳,为海道戍守处。”

  • 宁羌砦

    在今陕西定边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庆阳府:宁羌砦“地本萌门三岔,元符元年建筑,赐名”。

  • 范村

    ①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。《宋史·徽宗纪四》: 宣和四年 (1122) 童贯伐辽至雄州,令都统制种师道等分道进兵,“丁亥,辛兴宗败于范村”。②即今浙江杭州市西南梵村。《清一统志· 杭州府二》: 范村 “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