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九山

九山

①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山刊旅”,指九州的名山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、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以会稽、泰山、王屋、首山、太华、岐山、太行、羊肠、孟门为九山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司马贞《索隐》以汧山、壶口、砥柱、太行、西倾、熊耳、嶓冢、内方、汶山为九山。

②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九山“下有九泉会流入于滦水,或曰以山有九叠,因名。旁有洞如团,盖容数百人”。

③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南韭山岛。《郑和航海图》作九山。


(1)古山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山刊旅。”指九州的名山。山名说法不一: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、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以会稽、泰、王屋、首、太华、岐、太行、羊肠、孟门为九山;《史记·夏本纪》司马贞《索隐》以汧、壶口、砥柱、太行、西倾、熊耳、嶓冢、内方、㞶(汶)为九山;《周礼·职方》以会稽、衡、华、沂、岱、嶽、医无闾、霍、恒为九山。(2)今山名。在山东省曲阜市北,跨曲阜、宁阳两市县。古称甑山,又称九仙山。山有九峰,因名。崄水源出九山。主峰海拔460米。东西走向,林木葱郁。山后有白云洞,山西有孔子石,山南有黑龙潭,山腰有玉皇阁、观音堂等。山顶有碧霞元君殿,系清康熙八年(1669年)衍圣公孔毓圻主持修建。山下有红山磷矿。(3)村名。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。属岭口镇。人口500。原称九节山。因当时此地遍长有九节树和荆凸凹棘杂草如山,故名。又因村址三面被田洋环抱,边沿处,弯弯曲曲,凸凸凹凹,颇似鸡翅,故又名鸡翼山。建国后称为九锡山。主产稻。种植橡胶较为普遍。有公路通岭口圩。古迹有原南雷村元代南建州古城遗址和南建州王官媳妇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果山

   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二十七里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 “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,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。”

  • 李俊堡

    ①明置,属固原州。即今宁夏海原县东南李俊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固原州:李俊堡“在州西北百七十里。其地亦曰李俊沟,亦曰酸枣沟。天顺中,官军讨满四时,分道进兵处也”。②明置,属宁夏左屯卫。即今宁夏永宁县西

  • 阁梯山

    在今四川高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高县: 阁梯山在 “县南七里。峭壁如阁,有路盘旋如梯”。

  • 赤湖

    ①在今福建仙游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兴化府仙游县:赤湖“在县南四十里,枫亭市之东。昔时周环五里,土色皆赤,下为焦坑,流入枫亭溪”。②在今江西瑞昌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九江府瑞昌县:赤湖“

  • 同安郡

    隋大业三年(607)改熙州置,治所在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安庆、潜山、岳西、怀宁、宿松、太湖、望江、桐城、枞阳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为舒州,天宝元年(742)复为同安郡,至德

  • 苇甸

    即上京临潢府。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太祖取天梯、蒙国、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,射金龊箭以识之,谓之龙眉宫。神册三年城之,名曰皇都。天显十三年,更名上京,府曰临潢。”

  • 三川

    ①西周以今陕西泾、渭、洛三河为三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幽王二年(前780),“西周三川皆震”。即此。②战国时以河、洛、伊为三川。为韩地,介于秦、楚之间。东接东、西二周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今三川、周

  • 桥丽江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郁林州: 桥丽江 “在州南三十里。源出白石洞,又有沙田江,在州南四十里,源出州东南六岑山,俱流汇于南流江”。

  • 王桥镇

    又名百谷镇。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王桥镇。清时水利通判驻此。(1)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南部。镇人民政府驻五阳岭。人口1.3万。面积8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1949年属襄垣一区,1954年建东王桥乡。195

  • 莘亭县

    北周置,属武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莘县北十里。隋大业初省入莘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五年 (622) 并入莘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