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淮府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招信路置,治所在盱眙县 (今江苏盱眙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及安徽天长、五河、明光等县市地。后五河县改属泗州。二十七年 (1290) 府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招信路置,治盱眙县(今属江苏)。属淮安路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泗县、五河、天长等县市及江苏省盱眙县和洪泽县部分地。十七年后辖境缩小,仅有今安徽省天长市及江苏省盱眙县和洪泽县部分地。二十七年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招信路置,治所在盱眙县 (今江苏盱眙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及安徽天长、五河、明光等县市地。后五河县改属泗州。二十七年 (1290) 府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招信路置,治盱眙县(今属江苏)。属淮安路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泗县、五河、天长等县市及江苏省盱眙县和洪泽县部分地。十七年后辖境缩小,仅有今安徽省天长市及江苏省盱眙县和洪泽县部分地。二十七年废。
在今河南南阳县南。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以定策立桓帝,封育阳安乐乡侯。”《水经·淯水注》:“淯水又径安乐乡北。汉桓帝建和元年封司徙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。今于其国立乐宅戍。”
1928年由零陵、宁远、祁阳、桂阳、新田、常宁6县析置,治石鼓源(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石鼓源)。以境内有阳明山而得名。1929年迁白果(今祁阳县南白果市)。1931年改设阳明特区,驻石鼓源。同年废。旧县
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南龙山县东北三十九里石牌洞。明属永顺宣慰司。清废。
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
即沈黎郡。治所在筰都县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南越破,杀筰侯,以“筰都为沈犁郡”。
羌族的一支。因境内有白兰山,故名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南都兰一带。东晋以后,臣属于吐谷浑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)遣使朝贡。《宋书·吐谷浑传》:“白兰土出黄金、铜、铁。”唐时为吐蕃所并。
辽改渤海国西京鸭绿府置,属辽阳府。治所在弘闻县 (今吉林临江市)。因鸭渌水而名。辖境约当今吉林临江、白山二市,抚松县及朝鲜慈城郡一带。末年废。辽改渤海国西京鸭绿府置,治弘闻县(今吉林临江市)。末年废。
①三国吴改领方县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。西晋复改为领方县。②南齐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柳州市附近地。后废。古县名。三国吴以领方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西南古城,属郁林
在今山东济南城北二里。唐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》 卷11: “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,周环二十里,湖中多莲花,红绿间明,乍疑濯锦。又渔船掩映,罟罾疏布,远望之者,若蛛网浮杯也。”
即今陕西米脂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绥德军米脂砦:“本西夏砦。元丰四年收复,为米脂城。后复为砦,隶延州延川县。七年改隶绥德城。元祐四年,给赐夏人。元符元年收复,仍赐旧名。”金正大三年(1226)升为米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