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淇镇
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南临淇镇。东魏曾置临淇县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在河南省林州市南部、淇河北岸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8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淇,人口8390。东魏为临淇县治,因濒临淇水得名。后废县,仍名临淇。1958年建公社,1988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甘薯等。有汽车、水箱、台板、造纸、制药、饮食加工、机械修配、水暖器材等厂。有公路西接新河公路。有淇泉、龙泉沟、万泉山等名胜。
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南临淇镇。东魏曾置临淇县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在河南省林州市南部、淇河北岸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8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淇,人口8390。东魏为临淇县治,因濒临淇水得名。后废县,仍名临淇。1958年建公社,1988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甘薯等。有汽车、水箱、台板、造纸、制药、饮食加工、机械修配、水暖器材等厂。有公路西接新河公路。有淇泉、龙泉沟、万泉山等名胜。
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南二十里洪庆村。传说为秦始皇坑儒之处。一说在县东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7雍州昭应县:“坑儒谷在县东南五里。始皇以骊山温处令人冬月种瓜,招天下儒者议之,各说不同,因发机陷之。唐玄宗改为旌
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十五里海口镇北瑞岩山前岩上。上有瑞岩寺,北宋宣和四年 (1122)建。元代在寺西垣外利用岩石自然形态,巧妙凿成弥勒造像一尊,高约9米,宽约10米,全像造型比例准确,形神兼备,为石雕精品
在今河南新县西南六十里。1931年2月鄂豫皖苏区在此建立列宁高等学校,培养红军和地方干部。1932年春,学校迁往新集 (今新县)。
北宋置,属资官县。即今四川荣县西八十里来牟乡。
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三十四里大司马村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司马城“晋司马氏所居。其乡有司马村”。
亦作色威县。在今四川色达县。清宣统三年(1911)拟置,因辛亥革命,未果。
清置小拐驿。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南小拐乡。1915年在其附近置沙湾县。1957年沙湾县移治三道河子镇(今沙湾县)。1958年小拐庄改属克拉玛依市。
在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二十里武亭水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 柏溪务 “在祁门县北。宋置,元废”。
即今西藏生达县北加隆。藏语意为汉人住地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“打箭炉由霍耳德尔格草地至察木多”,途经“峡隆塔”。
春秋晋地,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六年 (前621),“阳处父至自温,改蒐于董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。《左传》文公六年(前621年):晋阳处父至自温,“改蒐于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