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宫
隋大业年间建,在今山西汾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州府: 临汾宫在 “府东十五里,隋大业四年建以避暑,盖据文湖之胜而为之,亦谓之汾水行宫”。
隋大业年间建,在今山西汾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州府: 临汾宫在 “府东十五里,隋大业四年建以避暑,盖据文湖之胜而为之,亦谓之汾水行宫”。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山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南境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建初县。
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。相传为战国赵武灵王所筑。由数台相连,规模宏大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高后元年(前187),“赵王宫丛台灾”。颜师古注:“连聚非一,故名丛台,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,在邯郸城中。”《后汉书
即济隆城。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。清松筠《西招纪行诗》 注: “自宗喀西南行三日,可抵济咙边隘。”
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境。《明史·陈怀传》: “宣德六年,松潘勒都、北定诸族暨空郎、龙溪诸寨番复叛。怀遣兵战败,指挥安宁等死者三百余人。” 后废。
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。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。始建于唐,金代重修,板门上部“金皇统五年”刻字尚存,是殿宇建成年代。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,被尊称为“则天圣母”。
①先秦国名。亦名句吴、攻吴。姬姓。始祖是周太王之子太伯、仲雍。初居江南梅里(今江苏无锡市东南三十里),后迁都吴(今江苏苏州市)。至春秋后期,国力强盛,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一度攻破楚国,其子夫差又战胜
东汉改益县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县南八里益城村。后改属乐安国。东汉末复为县。东汉以益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。后国除仍为县。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 舍资河在 “县 (治今广通镇) 东五十里。源出武定府,东流入南安州界,至元江府境,下流入交趾河。今有铺、有堡、有巡司、有驿、有村,皆以舍资为名”。
即今山西陵川县南夺火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“路城镇”条下:“其西有夺火镇。”
北魏明帝置,即今山西离石县。北齐天保三年 (552) 于此置西汾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