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尹
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二年(385)改中山郡为尹,并定都于此,治弗违县(今河北定州市)。北魏复改为郡。
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二年(385年)改中山郡置,为后燕国都。治弗违县(今河北定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定州市、新乐市、唐县、顺平县及无极县北部。北魏改置为中山郡。
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二年(385)改中山郡为尹,并定都于此,治弗违县(今河北定州市)。北魏复改为郡。
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二年(385年)改中山郡置,为后燕国都。治弗违县(今河北定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定州市、新乐市、唐县、顺平县及无极县北部。北魏改置为中山郡。
即歹补。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镇。彝语“待” 为山,“补” 为庙,意即山中有庙的地方。
①东晋太元中侨置,治所在山桑县 (今安徽巢湖市南约二十里秀芙乡)。南朝梁移治蕲县 (今巢湖市)。北齐废。②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涡阳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涡阳县 (今安徽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蒙
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: 铜仁大江 “源出乌罗司 (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) 西九龙山,东流经城南,又东入湖广麻阳县界,谓之锦水,下流入于沅江”。
即枣台铁路。从山东枣庄经峄城至台儿庄。
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晋宁军: 弥川堡 “地名小红崖,元符二年,同砦赐名”。元废。
在今陕西扶风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二》:伏波村“在扶风县西十里。后汉马援故居”。
①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林县:鸡冠寨“元至正中避兵处”。②在今广东韶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鸡冠寨在“府北十里”。③在今四川兴文县南。明都掌蛮依阻之地。《方舆纪
西汉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南二十里焦家庄乡者来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颜师古注: “骊音力迟反。靬音虔是也。今其土俗人呼骊靬,疾言之曰力虔。” 西晋改属武威郡。《晋书·张祚传》: 东晋永和十
在今四川小金县北两河乡西北大板。《清史稿·常青传》: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征金川,“阿桂师进攻勒乌围,常青与富勒浑护饷道, 自明郭宗至大板昭、兵卒巡视,分守小沙坝、沙坝、三松坪诸地”。即此。乾隆四十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安陵县置,属桂阳郡 (后改郴州)。治所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改为永兴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安陵县改名,治今湖南省永兴县西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