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阳门
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东面正东一门。汉称中东门,魏晋改称东阳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康元年(东吴孙皓天纪四年,280),孙皓归降,“琅邪王伷遣使送孙皓及其宗族诣洛阳。五月丁亥朔,皓至,与其太子瑾等泥面缚,诣东阳门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。为汉魏洛阳城东面正东一门。三国吴孙皓亡国,被遣至洛阳城,面缚诣于此门。
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东面正东一门。汉称中东门,魏晋改称东阳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康元年(东吴孙皓天纪四年,280),孙皓归降,“琅邪王伷遣使送孙皓及其宗族诣洛阳。五月丁亥朔,皓至,与其太子瑾等泥面缚,诣东阳门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。为汉魏洛阳城东面正东一门。三国吴孙皓亡国,被遣至洛阳城,面缚诣于此门。
1934年4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由阳新县大部分及大冶、鄂城、咸宁、通山等县部分地析置,治所在大畈(今湖北通山县东北大畈)。后废。
即滴澄河。今贵州修文县西猫跳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威清卫: “西有的澄河,即陆广河上流。”
古水名。移密,又作移米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、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。《金史·瑶里孛迭传》:承安三年(1198年),“从同判大睦亲府事宗浩为左翼都统,战移密河,胜”;同书《宗浩传》:北击合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东南十六里袁灶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南通市)东有袁灶。
唐天授二年 (691) 析夜郎县置,属沅州(后改业州, 又改州)。 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。五代时废。古县名。武周圣历元年(698年)析峨山县置,因西临渭溪得名。治今湖南
春秋楚国别宫,为成王所建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南隅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年(前617),子西 “沿汉泝江,将入郢。王在渚宫下见之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江陵县故城南,……今城,楚
明 “九边” 之一。明弘治十五年 (1502)置,为军事重镇。治所在固原州 (今宁夏固原县)。防区相当今宁夏南部和甘肃东南部。《明史·兵志三》: “固原州,隶以四卫,设总制府,总陕西三边军务。” 后废
即朱留店。今山东昌乐县东朱刘镇。
即慧山。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。古称华山、历山、西神山。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。有九峰,蜿蜒如龙,又称九龙山。相传因西域僧慧照居此,得名慧山;又以泉水著称,亦称惠泉山。周约20千米。主峰三茅峰,海拔328米
亦作维山。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汉中郡房陵县: “淮山,淮水所出,东至中庐入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