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泰州
唐武德五年(662)置,治所在博城县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)。辖博城、梁父、嬴、肥城、岱等五县。相当今山东泰安、肥城二市附近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博城县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、莱芜、肥城及新泰等市西部等地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。
唐武德五年(662)置,治所在博城县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)。辖博城、梁父、嬴、肥城、岱等五县。相当今山东泰安、肥城二市附近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博城县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、莱芜、肥城及新泰等市西部等地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。
十六国后赵石勒置,属咸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。北周建德中移治今泾阳县,为咸阳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并入泾阳县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后赵石勒置,治今陕西省泾阳县。前秦属咸阳郡。北周建德中为咸
即斡罗思。指13世纪初期基辅罗斯等公国。约当今乌克兰基辅、俄罗斯莫斯科一带。《元史·阔里吉思传》:“曾祖八思不花,从攻乃蛮、钦察、兀罗思诸国。”即此。
1937年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东靖边、新城、横山三县合置,治镇堡 (今陕西靖边县南镇静乡)。取靖边、横山二县首字为名。同年11月改名靖边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7年8月由东新城、东靖边、横山三县
元至元十九年(1282)升耒阳县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南耒阳市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耒阳县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升耒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耒阳市。属湖南道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耒阳市一带。明洪
即今江西上犹县西北营前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(1)在福建省长乐市西部、闽江下游南岸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营前,人口1.2万。原名瀛洲,传明戚继光于此扎营抗倭,故名。1958年设营
一作古宜镇。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古泥镇“在怀远县(治所在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)北一百六十里。本朝乾隆四十二年,设古宜甲主簿”。古镇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古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洛平县置,属随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大业三年(607)属汉东郡。大业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洛平县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。属汉东郡。大业末废。
北宋置,属将利县。即今甘肃康县西北平洛镇。在甘肃省康县西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乐街,人口 1416。西汉置平乐道,取“太平康乐”之意得名。北魏置平洛县治此。西魏废。明为
即今上海市杨浦区东北部殷行,与五角场邻近。旧属宝山县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宝山县: “殷行镇在城南一十八里。”
十六国后凉吕光筑,在今甘肃临夏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三年 (426),“呼卢古、韦代进攻枹罕,秦王炽磐迁保定连”。六年 (429),“河西王蒙逊伐秦,秦王暮末留相国元基守枹罕,迁保定连……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