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王山
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独山州:丙王山“在(烂土)司东。高数百丈。又梅花洞,在司东南三十里。宣德九年,叛苗据此为变,都指挥顾勇讨破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南。《黔南识略》:“烂土司地,高数百丈。”即此。
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独山州:丙王山“在(烂土)司东。高数百丈。又梅花洞,在司东南三十里。宣德九年,叛苗据此为变,都指挥顾勇讨破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南。《黔南识略》:“烂土司地,高数百丈。”即此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丰盛镇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2:丰盛场“离城百三十里”。
又名三阨营。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宁州:牛河营“其西为三隘营,皆僮贼屯据处也。弘治五年,官兵讨古田贼覃万贤等,至三阨,为贼所袭,官兵大败”。隘又作阨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境内。
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。为古龙亢县治。
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升汾州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在汾阳县(今山西汾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、孝义、平遥、介休、石楼、临县、宁乡、离石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置,治汾阳县
即“三关”。南北朝时义阳郡(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市)南黄岘、武阳、平靖三关的总称。南北朝时义阳郡(治今河南信阳市)南平靖、黄岘(宋以后称九里)、武阳(一作武胜)三关之总称。在河南省信阳市南,豫、鄂两省交界
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三年 (925),后蜀王宗弼 “又责文思殿大学士、礼部尚书、成都尹韩昭佞謏,枭于金马坊门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中。五代唐同光三年(925年),后蜀王
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桑植安抚司“雷打崖”条下:“司(治今美坪峒)南为杨公坡,亦险峻,登陟甚艰。”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临沂、费县、峄县、郯城四县析置,治漫子 (漫溪村,今山东苍山县西北车网镇东南八里)。为纪念1940年牺牲的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同志而命名。1950年5月撤销,并入苍山县。旧
亦作都粘堡。在今广东顺德市北,陈村水与大岸水合流处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州府顺德县:“北有宁都巡检司,后迁都粘堡。” 即此。即“陈村(1)”。
即金龙宗。治所在今西藏定结县东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