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马陵
即“虾蟆陵”。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南。
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附近。本西汉董仲舒墓,一说汉武帝游宜春苑,曾在此下马,故名;一说董的信徒过此皆下马,因以为名。俗称虾蟆陵。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虾蟆陵下住。”
即“虾蟆陵”。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南。
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附近。本西汉董仲舒墓,一说汉武帝游宜春苑,曾在此下马,故名;一说董的信徒过此皆下马,因以为名。俗称虾蟆陵。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虾蟆陵下住。”
即今内蒙古商都县东南察汗泊。《清一统志·牧厂》: 查喜尔图插汉池 “在 (礼部)牧厂东。池南至正黄旗牧厂四十里。希巴尔台河、布敦河二水俱注其中”。
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七十里便水市。明置驿,清改置巡检。
即新崩滩。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中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:神女庙东“二十里至东奔滩,高浪大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巫山县:大江“东奔,即新崩之讹”。
殷邑名。一作沬。即今河南淇县。《尚书·酒诰》: “王若曰,‘明大命于妹邦’。” 郑注: “纣之所都处也。” 殷自武乙以后皆都于此。西周初纣王子武庚及卫国亦相继都此。古邑名。又作沫。在今河南省淇县。殷自
①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五里铜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句容县: “铜冶山在县北六十五里。出铜铅,历代采铸。”②即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阴凉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泰山郡嬴县有铜冶山,即此。古山名。即今江
即函谷关城。在今河南新安县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保定五年 (565),“冬十月辛亥,改函谷关城为通洛防”。又 《隋书· 李穆传》: “奉诏筑通洛城。” 唐贞观元年 (627) 新安县移治于此。在今河南
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松滋河岸边。
金置,属晋城县。即今山西晋城市北二十五里巴公镇。在山西省泽州县北部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巴公,人口5760。原名巴子城,因春秋时晋文公西伐巴国迁巴子于此得名,后演变为今名。《金史
即马圈城。在今河南省镇平县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二十三年(499),南齐将陈显达“攻陷马圈戍”。即此。
在今新疆伊宁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2宁远县:阿拉博斯在“城东八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