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阿拉克硕土司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南与杂多县交界处,子曲河南北两岸。清末与上阿拉克硕土司合并为拉休土司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南与杂多县交界处,子曲河南北两岸。清末与上阿拉克硕土司合并为拉休土司。
明建文四年 (1402) 置,属直隶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。后废。明建文四年(1402年)置,治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。属南京。后废。
亦作干沟铺塘。即今湖北宣恩县南十里干沟河西岸和平乡。清同治《施南府志》卷6《村集》:“干沟塘,(宣恩县)治南十五里。”
北宋大观四年 (1110) 改瑕县置,为袭庆府治。治所即今山东兖州市。因在嵫山之阳,故名。金、元为兖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兖州,十八年(1385) 复置,为兖州府治。成化七年 (1471) 改为滋阳县。古
即今浙江嵊泗县西海中小戢山。明《郑和航海图》作“小七”。
亦名杨桃溪。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洋溪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杨溪“在永泰县东南。源出果州”。
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九寨沟镇。清雍正二年(1724)置三舍羊峒和药寨土百户。
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点苍山十九峰之间。源自山椒悬瀑流注,峰夹一溪,谓之锦浪十八川。元郭松年《大理行记》:十八溪“悬流飞瀑,泻于群峰之间,雷霆砰轰,烟霞晻霭,功利布散,皆可灌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
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改岭西县置,为吐京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。隋开皇初属隰州,十八年(598)改为石楼县。②东魏武定三年(545)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
原名毋敛坝。即今贵州正安县北六十里新州镇。明万历四十八年 (1620) 真安州由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迁治于此。为与旧城相对应,故名新州。南明永历四年 (1650) 州治迁古凤山麓 (今凤仪镇
在今湖北崇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白泉山“在县西北二十余里,泉流不竭。宋张詠为令尝凿山引水以灌田,后屡修治,至今为近郭之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