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迮戍
亦作下笮戍。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沔水北。《魏书·贺拔胜传》:永熙二年(533)“胜将图襄阳,攻萧衍下迮戍,克之”。
迮,又作笮。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北、沔水北。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年)北魏贺拔胜南攻克下迮戍;齐永元二年(500年),北魏东荆州刺史桓晖拔下笮戍。皆即此。
亦作下笮戍。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沔水北。《魏书·贺拔胜传》:永熙二年(533)“胜将图襄阳,攻萧衍下迮戍,克之”。
迮,又作笮。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北、沔水北。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年)北魏贺拔胜南攻克下迮戍;齐永元二年(500年),北魏东荆州刺史桓晖拔下笮戍。皆即此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从蔡龙洞名之。” 贞观十年 (636) 属廉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
即今贵州贞丰县西北龙场镇。清有千总驻此。
①北周天和间置,属龙涸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。一说在今松潘县西。隋属汶山郡。唐废。②唐贞观元年(627)置,属羁縻崌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后废。③即江原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
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青海辉特部南一旗:“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,周四十余里。水西北流出,屈曲三百数十里,入和尔必拉。”
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五十里高坪镇。清同治 《临川县志》 卷1下: 三十五都有高坪墟。(1)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西部。面积12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坪,人口1200。古为交通要道,明末形
亦名北戎。春秋时夷国之一,分布在今河北北部。公元前7世纪颇强大,常为郑、齐、燕之患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桓公二十三年(前663),“遂伐山戎,至于孤竹而还”。
明代西藏寺名。藏传佛教噶举教派止贡支派的主寺,1179年建。元代曾置迷儿军(即止贡别译)万户府,明代沿元制亦置必力公瓦万户,并于永乐十一年(1413)晋封为必力工瓦阐教王,准世袭。其地在今西藏墨竹工卡
明永乐十九年(1421)建,在今北京市中山公园内。为明、清帝王祭祀社(土地神)稷(五谷之神)祈祷丰年的场所。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请致祭。坛中央有一方形石柱,名社主石,也名江山石,象征江山永固。1988年
亦作平地泉招垦局。1921年置,属察哈尔兴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集宁市。1922年改置集宁县。
又名大乘山。在今江西南康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6南安军: 画锦山 “在大庾。半山有寺曰画锦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南康县: 画锦山 “在县北百里。高百余丈,周亘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