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哨河
在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境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宣德二年(1427)讨黎利,柳升军至倒马坡陷殁,王通“惧甚,大集军民官吏,出下哨河,立坛与利盟誓,约退军”。
在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境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宣德二年(1427)讨黎利,柳升军至倒马坡陷殁,王通“惧甚,大集军民官吏,出下哨河,立坛与利盟誓,约退军”。
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故市镇故县村。西汉属京兆尹。北魏初移治今市东北巴邑,改名下封县。隋大业二年(606)复为下邽县,属冯翊郡。十一年(615)移治今下市北吉镇。唐属华州。元废。古县名。
清置,属长治县。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荫城镇。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南部。面积68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荫城,人口 4360。因位居老雄山主峰北麓、万松树荫之下,故名荫城。为上党古镇。1949年为
即洄曲。在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年(815),“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”。胡三省注:“时曲,在陈州殷水县西南。”古水名。又称洄曲。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
在今广东电白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二》:三桥堡“在电白县(治今电城镇)西七十里三桥河北。明宏治十年置,有城,周三百六十丈”。
清置,属宜君县。即今陕西宜君县南哭泉乡。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南部、小额木特河西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55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置醴泉镇。宣统元年(1909年)置醴泉
亦作婆娑府路、博索府路。金置,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。辖境相当今辽宁东南部、吉林西南部与朝鲜慈江道及平安北道部分地。元初直隶辽阳行省,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 废为婆娑府巡检司。
北宋置,属雒县。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北二十里高坪镇。(1)在江西省石城县东北部。面积238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田圩,人口3000。唐初建村。以地高田广称高田圩。1958年为高田、新坪、郑
即浙江。在今浙江省西北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9: 浙江 “亦曰罗刹江。《志》 云: 取风涛险恶之意”。民国 《重修浙江通志稿·地理》: “秦望山附近古有罗刹石,横截江涛,极为险恶,故钱塘江旧有罗刹江之名
1944年改可可托海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可可托海 (今新疆富蕴县东北可可托海镇)。1959年移治库额尔齐斯镇 (今富蕴县富蕴镇)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、阿勒泰山东段南麓。属阿勒泰地区。面积3.
①元至元中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西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镇。明属马湖府。清属叙州府。后废。②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属思南府。清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