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禄县
①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。《宋书·氐胡传》:东晋太元八年(383),杨氐“求割天水之西县、武都之上禄为仇地郡”。后废。
②隋大业三年改仓泉县置,为汉阳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。唐武德初为成州治,天宝初为同谷郡治,乾元初复为成州治。宝应初没入吐蕃,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。属武都郡。后废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复置。东晋孝武帝后又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仓泉县为上禄县,治今甘肃省礼县南。为汉阳郡治。唐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后废。
①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。《宋书·氐胡传》:东晋太元八年(383),杨氐“求割天水之西县、武都之上禄为仇地郡”。后废。
②隋大业三年改仓泉县置,为汉阳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。唐武德初为成州治,天宝初为同谷郡治,乾元初复为成州治。宝应初没入吐蕃,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。属武都郡。后废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复置。东晋孝武帝后又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仓泉县为上禄县,治今甘肃省礼县南。为汉阳郡治。唐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后废。
在今江苏吴县西北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阖庐子女冢,在阊门外道北。下方池广四十八步,水深二丈五尺。池广六十步, 水深丈五寸。”《吴地记》:坟“后陷成湖,今号女坟湖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1引《郡国志》云:“
在今四川汶川县(威州镇)西南四十里飞沙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石泉县有石纽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2石泉军:石纽山,“《志》云:石纽山‘禹之所生也’。《华阳国志》云:‘夷人营其地方百里,不敢居牧,畏禹之
一名香獐坝。在今陕西安康市北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,李玉自长安袭蜀归安镇,“蜀归安镇遏使李承勋据险邀之,斩玉,其众皆没”。古镇名。在今陕西省安康市北。五代时属蜀金州界。《资治通鉴
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三龙县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岐山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0岐山县:“在岐山之阳,因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扶风郡。九年(613)移治今岐山县东北八里。唐初属岐州。武德元年
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南南广河下流。清光绪 《庆符县志》 卷6: 南广滩在 “县东北一百三十里。两山壁立,一线中流。明征九丝蛮始开凿运粮。今犹存 《转漕起武碑记》。然滩石峻险,舟楫终不能通。至今蜀盐、滇铜上
在今云南晋宁县西。明万历 《云南通志·沿革大事考》: 万历二年 (1574) 8月,“征荞甸等夷平之,立营戍守,六郡乃安”。清康熙 《昆阳州志》卷6: “荞甸,在州治西六十里……天启二年,命守备杨明廷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,东距风柜尾约350米。郑氏时曾筑有炮台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四角屿“其形正方为名”。
明代设置,在今陕西吴旗县北与定边县交界的长城上。清废。
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宣公元年(前608),“楚蒍贾救郑,遇于北林”。即此。
在今山西应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应州:龙湾山“在州南四十里。亦名南山。上有龙池。稍南为茹越口,接代州繁峙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