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峒司
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南上洞街本上洞长官司。清雍正七年(1729)改土归流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司,后裁。
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南上洞街本上洞长官司。清雍正七年(1729)改土归流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司,后裁。
亦作巴拉沙衮、巴剌沙衮,又名虎思斡耳朵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。朱外尼《世界征服者史》 上册:“菊儿汗进抵八剌撒浑,登上那不费他分文的宝坐。”
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(即小江)南侧。清代属腾越州茨竹寨土守备。见硕色《处置秤戛等处分隶奏摺》及光绪《续云南通志稿》卷99土司。
底柱山三门之一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。《清一统志·陕州》 “底柱山” 条引 《陕州志》: “三门: 中神门,南鬼门,北人门。惟人门修广可行舟。鬼门尤险,舟筏入者,罕有得脱。”底柱山“三门
即今云南永胜县东南仁和镇。1913年改为仁里,设县佐于此。1988年改为仁和镇。
①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省建安典船校尉置,为晋安郡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南朝梁废。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以侯官县改名,为泉州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十二年 (592) 改名闽县。
亦作杨花场。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北保和镇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保和场“原名阳化场,距城四十里。创建场临杨花溪上,可通舟楫,至大两河口。民国十六年邑绅呈准立案改今名”。
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四十四里。金、元时长垣县治此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一》: 长垣故城“金初迁县于柳冢村。明洪武元年以水患,又迁于蒲城,即今县治也。《县志》: 旧长垣集即柳冢。在县东北四十里地名鲍堌。今有
即今湖北西北汉江支流堵河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一》: 渚水 “一名庸水。一名武陵水。俗名陡河”。
①即今江苏兴化市东北海河乡(北芙蓉)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芙蓉镇“在兴化县北三十五里。元至正十四年筑寨”。②民国置,即今山东苍山县东南南芙蓉。(1)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兴化市东北北芙蓉。元至正十四年
在今江西宜黄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4抚州府: 曹山 “在宜黄县北三十里。旧名荷玉山,山巅曰罗汉峰。昔本寂禅师因礼曹溪六祖回此,遂易名曹山。山前有回龙亭,其下有泉,昔白眉禅师结庵山中时,其水一日三潮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