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石镇

三石镇

在今浙江临海市东九十里三石浦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台州府:三石镇“在府东。嘉靖中,倭掠临海之三石镇”。即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临海市东南川南乡三石浦附近。明嘉靖中,倭寇掠临海县三石镇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南部。面积196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太平圩,人口700,壮族居多。三石由块石、岩石、玩石(“”是壮语中区划单位,比村稍大)组合而成。1950年为三石区,1958年称公社。1962年改为区,1968年复为公社。1984年改太平乡,1997年置三石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及油桐、油茶、八角等。有农机、榨油等厂。特产有腊月橙。323国道及河田公路经此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此建立太平区苏维埃政权,为右江革命根据地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衔山

    ①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马衔山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其南有金花岭,攀跻而上,高百余仞,众山环列,莫计远近。顶有巨石,泉流石隙,如马受勒,山因以名。其泉下注,为上、中、下三龙潭,

  • 大罗卫

    明弘治七年(1494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西侧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大罗卫:“州境旧为荒原,弘治中置州及卫,得古碑曰大罗城, 因以名卫。”清康熙八年(1669)废。

  • 小虢

    乃西虢支庶。即今陕西宝鸡县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武公十一年(前687)“灭小虢”。后为邑。春秋时称“西虢”为“小虢”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武公十一年(前687年),“灭小虢”,即

  • 小衢山

    即今浙江岱山县东北小衢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海盐县:衢山“在县东南海中。亦曰大衢山,其相望者曰小衢山”。

  • 善道

    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五年 (前568),“孟献子、孙文子会吴于善道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善道 “ 《南兖州记》 曰:盱眙本春秋时善道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省

  • 吕梁城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吕梁。《元和志》卷9彭城县:吕梁故城“在县东五十七里。春秋时宋之吕邑,至汉以为吕县。城临泗水,高一百四十尺,周回十七里。此城东二里有三城,一在水南,一在水中上,一在水

  • 杜坞河

    一名池口河。即今安徽贵池市西秋浦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贵池县:池口河“一名杜坞河。《志》云,城西四里有杜坞山,以唐杜牧尝游此而名,河流经其下也”。

  • 石空寺堡

    亦名石空寺营堡。明永乐二十二年(1424)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。清乾隆三年(1738)城圯,八年复建,有守备驻防。

  • 迁隆寨

    ①北宋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。南宋改为迁隆镇。②即今广西邕宁县西南苏圩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。南宋时置为迁隆镇。

  • 黄道周墓

    在今福建漳浦县北一里北山。黄道周(1585—1646),字幼平 (又作幼玄),号石斋,漳浦人。明天启进士。南明弘光帝任为礼部尚书。南京失守,与郑芝龙等在福建拥立隆武帝,往江西募兵抗敌,为清兵所俘。清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