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溪县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东溪镇。一说在今三江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0南州三溪县:“以县内有僰溪、东溪、葛溪,三溪合流,故以为名。”北宋废。
古县名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三江镇。“县地有僰溪、东溪、葛溪,三溪水合流,因以为名。其县理城俗名石城,甚高险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属南州。北宋初废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东溪镇。一说在今三江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0南州三溪县:“以县内有僰溪、东溪、葛溪,三溪合流,故以为名。”北宋废。
古县名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三江镇。“县地有僰溪、东溪、葛溪,三溪水合流,因以为名。其县理城俗名石城,甚高险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属南州。北宋初废。
北宋置,属剑浦县。即今福建南平市南石城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南剑州剑浦县及《宋史·地理志》南剑州剑浦县皆有石城银场。在今福建省南平市。北宋属南平县。
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以浛洭县改名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。六年 (973)改属英州。元省人英德州。古县名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以浛洭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,属连州。六
在今广东顺德市东南小黄圃村。旧属香山县,明、清置黄圃巡司于此。
①西晋置,属巴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。一说在今阆中市西南。南朝宋改为西国县。梁复改为西充国县,为木兰郡治。西魏改为晋城县。②东晋孝武时侨置,属巴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县西南五十里塔水镇。隋开皇三年
在今云南大理市太和城遗址上。唐大历元年 (766),南诏王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。碑高3.02米,碑阳正文三千八百余字,叙述南诏初期历史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,并述及天宝战争的起因和经过。书法遒劲。传
指清、民国年间玉树二十五族土司,住牧地在今青海南部曲麻莱、杂多以东,巴颜喀喇山以南之玉树藏族自治州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下:“玉树二十五族,囊谦千户为之长,本应称囊谦等二十五族,其名乃正。而《卫
即今安徽萧县东南青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“浮绥山”条下:“大观山在今县东南四十里。山多岩洞。其相近者曰白土山,下为白土镇。”因盛产白瓷土而得名。
①在今安徽安庆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吕蒙城“在怀宁县(今安庆市)东二十里,临江。相传三国吴吕蒙所筑。今为水次仓址。又《通志》:桐城县东南亦有吕蒙城”。②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北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西州交河县:“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。”
一名岔河。 又名南河。 即今甘肃靖远、会宁二县境祖厉河。源出今会宁县南华家岭,北流至靖远县入黄河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鼎五年(前112),“冬十月,行幸雍,祠五畤。遂逾陇,登空同,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