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峰寺塔
在今福建长乐市西南塔坪山上。北宋崇宁间建寺,政和七年(1117)在寺旁建塔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)郑和下西洋驻舟师于长乐,曾助寺僧修寺,题寺额曰“三峰寺塔”。后寺毁塔存。塔为石构,八角七层,仿楼阁式,高27.4米。
在今福建长乐市西南塔坪山上。北宋崇宁间建寺,政和七年(1117)在寺旁建塔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)郑和下西洋驻舟师于长乐,曾助寺僧修寺,题寺额曰“三峰寺塔”。后寺毁塔存。塔为石构,八角七层,仿楼阁式,高27.4米。
唐开元十年(722)置,属莫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东五十里长丰镇。同年改为长丰县。
即今安徽阜阳市东三十五里插花镇。清置铺。
在今四川大足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大足县:回万山“山势高耸,诸山回顾”。
又名涢山、大洪山,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大洪山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涢水 “ (出) 东南大洪山,山在随郡之西南,竟陵之东北。磐基所跨,广圆百余里。峰曰悬钩,处平原众阜之中,为诸岭之秀。山下有石门,夹鄣层
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岱宗坊西。清聂《泰山道里记》:“观初名建封院,宋政和八年赐额升元,有敕牒碑。元至元二十二年张志纯重修,改曰朝元,有徐世隆碑。其神祀东华帝君,俗谓之东岳
汉惠帝四年 (前191) 建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青口村西侧。《汉书· 王莽传》: 地皇四年(23) 十月,更始帝大兵击王莽,“兵从宣平城门入,民间所谓都门也”。师古注: “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。”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南五十里。古名寿河,即涧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: 故城河 “河东入射阳湖,西南连黄浦。明宏治间尝浚之,以达盐城、高邮、宝应、兴化诸处”。
即今广东高州市北之窦江,为鉴江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茂名县: “城西有窦江,源出信宜县,东北流,鉴江入焉,西南流入化州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信宜县: 窦江 “在县城南。《志》 云: 窦江源出
又作酋水。即今陕西渭南市东沋河。源出渭南市南大谷,北流入渭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首水南出倒虎山。” 即此。
唐贞观七年 (633) 置,后属羁縻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