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岔沟
①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保安县:三岔沟“涸溢不时,水涨则注于吃莫河,通于洛河”。
②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凉州卫:三岔沟“在卫东南。成化中,土达满四作乱,四本名俊,明初徙降部于边地,俊居凉州三岔沟,谓之满家营”。
①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保安县:三岔沟“涸溢不时,水涨则注于吃莫河,通于洛河”。
②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凉州卫:三岔沟“在卫东南。成化中,土达满四作乱,四本名俊,明初徙降部于边地,俊居凉州三岔沟,谓之满家营”。
①今辽宁灯塔县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辽阳州图: 北有烟台。产煤。有烟台车站,南满铁路经此,有支线由此分出,东南达炭坑。后因与山东烟台同名,改名为灯塔。1980年设灯塔县。②本山东福山县地
又名横水、龙门水。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谷郡且居县:“阳乐水出东南,入沽。”《水经·沽水注》:鹊谷水“有二源,南即阳乐水也,出且居县。《地理志》曰,水出县东南,流径大翮山、小翮山北
元名益图,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。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、丞相咬住等于此; 永乐八年 (1410)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,命臣僚致祭山川,更名其
即今新疆策勒、和田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》:于阗“其河源所出,至于阗分为三:东曰白玉河,西曰绿玉河,又西曰鸟玉河。三河皆有玉而色异,每岁秋水涸,国王捞玉于河,然后国人得捞玉”。
北宋置,属大足县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二十五里米粮乡。在陕西省镇安县东南部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七里峡,人口410。镇区地处河川,为县内重要产粮区,故名。1949年设米粮乡,19
1949年由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四县析置,治茅茨畈 (今湖北随州市西南洪山镇)。1955年撤销,并入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四县。旧县名。1949年析随县、枣阳、宜城、钟祥4县置,治茅茨畈(今湖北随州
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州: 渭溪在 “州西南五十里。出双髻山下,东北流,至州东南二里入沅水”。
①即今吉林公主岭市东北大岭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怀德县:旧设铺司“东南大岭,接吉林长春”。②即今吉林榆树市北大岭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伯都讷厅:北“七十里大岭镇”(按:伯都讷厅治在今榆树市)。镇
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半山坡上。明永乐十四年 (1416) 由喇嘛教格鲁派 (黄教) 始祖宗喀巴的弟子嘉央曲结兴建。寺占地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米,僧侣最多时曾达万人,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。现寺内主要
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,为乐安江上游。《元和志》 卷28歙州婺源县: “以婺水绕城三面,因以为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04歙州婺源县: 婺水 “源从县西北大廉山下出,南流九十里至县绕城过,与斜水合,南流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