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关

三关

①三国蜀汉阳平关(今陕西宁羌县西北)、江关(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)、白水关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)的总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邵传》:“近刘氏据三关之险,守重山之固,可谓金城石室。”

②又称义阳三关。南北朝时黄岘、武阳、平靖三关的总称。为南北双方争夺之险隘。 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司州:“(宋)泰始中,立州于义阳郡,有三关之隘。”

③五代周以益津、瓦桥、高阳为三关,关北属辽。益津关即今河北霸州市。瓦桥关即今雄县。高阳关在今高阳县东。另说三关中有淤口关(今霸州市东信安镇),无益津关。

④一名外三关。明代称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为外三关,与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、倒马关、紫荆关(即内三关),并为京师屏障。北边有事,必分别戍守之。

⑤明称今北京市及河北境内沿长城之居庸关、倒马关、紫荆关为内三关,以今山西境内沿长城之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为外三关。

⑥今山西东南部三个关的总称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夫上党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。”李贤注:“三关谓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也。”上党关在今屯留县(一说在今晋城南);壶口关在今黎城县东北,石陉关无考(一说即井陉关)。


三个关的总称。(1)即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。均在今山西省。上党关在今屯留县境,一说在今晋城市南;壶口关在今黎城县东北;石陉关无考,一说即井陉关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上党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。”即此。 (2)即阳平关(今陕西宁强县西北)、白水关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)、江关(今重庆市奉节县东)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邵传》:“刘氏据三关之险。”即此。(3)即黄岘关(今河南罗山县西南)、平靖关(今信阳市西南)、武阳关(今罗山县南)。均在今河南省境内。见“义阳三关”。(4)即淤口关、益津关、瓦桥关。均在今河北省。淤口关在今霸州市东,益津关在今霸州市,瓦桥关在今雄县西南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,世宗北伐契丹,取瀛、莫二州,以三关与契丹分界;一说此三关中有草桥关(今河北高阳县东),而无淤口关。(5)明代以今河北省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、倒马关、紫荆关为“内三关”,今山西省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为“外三关”。京师恃为外险,北边有事,必分列戍守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奚望山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县境。一说在今内蒙古丰镇市南十六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49云州云中县: 奚望山 “在郡东一百里”。《金史· 地理志》: 大同县有奚望山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奚望山 “在大同县东”。

  • 重阳县

    ①西魏置,为南襄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。北周改名思安县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。贞观元年 (627) 移县治于废重州城,属迁州。八年 (634) 废。古县名。西

  • 马公旗

    喀喇沁中旗的俗称。旗府驻地在大城子镇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)。

  • 塌河淀

    在今天津市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天津府一》: 塌河淀 “起宁河县, 迄天津道沽。 周百里,为北运河筐儿港减水容畜之地。按: 天津诸水,在运河北者,以塌河淀为归宿,其下游由贾家沽、陈家

  • 峨眉洲

    在今江西彭泽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彭泽县: 峨眉洲 “洲有港,细曲如眉,其西北有龙船洲”。

  • 长冈埭

    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南。即破冈渎中七埭之一。《梁书·丘仲孚传》:南齐永泰元年(498),王敬则过武进陵口, 曲阿令丘仲孚“谓吏民曰:‘贼乘胜虽锐,而乌合易离。今若收船舰,凿长冈埭,泻渎水以阻其路,得留数日

  • 小江场

    在今广东饶平县治黄冈镇。元《大德南海志》卷6:盐课,“隆井、招收、小江三场,隶潮州路”。明、清仍为盐场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小江盐场“在饶平县(今三饶镇)东南黄冈镇。明置盐课司,管四栅。黄冈迤东为大

  • 贵山城

    本西域大宛国都,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千东南卡散赛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大宛国,王治贵山城,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。”西域大宛国国都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。

  • 谕口镇

    亦作喻口镇。即今江苏阜宁县南喻口。《宋史·李全传下》: 南宋绍定四年 (1231) 三月,“遣总辖韩晃、戚永升率多浆船及民船四百入射阳湖,击贼于谕口”。

  • 临居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