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万里桥

万里桥

①亦名笃泉桥。战国秦建于检江上,即今四川成都市南跨南河之南门大桥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县:“万里桥架大江水,在县南八里。蜀使费祎聘吴,诸葛亮祖之,祎叹曰:万里之路,始于此桥。因以为名”;刘光祖《万里桥记》:“今罗城南门外……古今相传,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,此水下扬州万里,后因以为名。”唐著名诗人岑参《万里桥》诗云:“成都与维扬,相去万里地。沧江东流疾,帆去如鸟翅。楚客过此桥, 东看尽垂泪。”今桥为清康熙五年(1666)重建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二》 石桥“高三丈,宽半之,长十余丈”。

②唐建,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桂林府兴安县“唐家铺”条下:“白云驿在县东北漓江上,驿南有万里桥,漓江所经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二》:万里桥“在兴安县东北一里漓江上。唐李渤建。明洪武时修”。


(1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灵渠上。据《广西通志》载,为唐李渤任桂管观察使时所建。历代屡有修葺,建国后进行了重修。桥为虹式单拱,长 14.55 米,宽6.05米,拱高4.55米,有条石桥栏,宽0.4米,高0.35米,栏有题刻。桥头南端有踏跺10级,北端12级。1985年修复八柱四坡琉璃瓦顶桥亭。古为往来南北必经之地,由此到西安,路程有万里,称万里桥,是广西最古的一座石桥。 (2)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锦江上。是古时乘舟东航起程处。三国时蜀费祎使吴,诸葛亮饯行于此。祎叹曰:“万里之行,始于此桥。”桥由是得名。《资治通鉴》五代梁贞明六年(920年),“蜀主作高祖原庙于万里桥”,即此。杜甫《狂夫》诗有“万里桥西一草堂”。唐张籍《成都曲》有对当年附近市容的描绘:“锦江近西烟水绿,新雨山头荔枝熟。万里桥边多酒家,游人爱向谁家宿?”汉、唐旧桥已不复存,清康熙五十年(1711年)重建,乾隆、光绪年间两次修葺,为七孔石砌拱桥。现已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,系市区南行主道。桥东之锦江北岸,近年又辟滨江公园,花木葱郁,景色宜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德县

    三国蜀汉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四十里汉阳镇。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汉德县“有剑阁道三十里,至险。有阁尉,桑下兵民也”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三国蜀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。属梓潼郡。两晋及南

  • 桃支岭

    一作桃枝岭。又名桃花岭、冯公岭。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。《陈书·世祖纪》: 天嘉三年 (562) 三月庚寅,“司空侯安都破留异于桃支岭”。即此。

  • 恭门镇

    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南恭门乡。清乾隆 《清水县志》 舆地全图: 东北有恭门镇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部、樊河上游西岸。恭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00。战国秦昭王时大将白起在镇东麻山

  • 沙涡镇

    金置,属交河县。在今河北阜城县东。

  • 苍陵堰

    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汝阳县“贾侯渠”条下:“又城西南有苍陵堰,唐刺史夏夔堰汝水灌田千顷。今废。”

  • 天涯亭

    在今广西钦州市人民公园内。传为北宋庆历年间北宋知州陶弼始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天涯亭“在东门北畔。临水。《岭外代答》云‘钦州有天涯亭,廉州有海角亭,二郡并南辕穷途也,钦远于廉,则天涯之名甚于海

  • 大雷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湖中有大雷、小雷、三山,亦谓之三山湖。”又引杨泉《五湖赋》曰:“大雷小雷,湍波相逐。”②即今浙江奉化市西南大雷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大雷山在“县西

  • 紫贝县

    西汉元封元年 (前110) 置,属珠崖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南紫贝山南。初元三年 (前46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文昌市西南。初元三年(前46年)废。

  • 巴水驿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蕲水县“兰溪镇”条下:“有巴水驿,南北陆道所经也。”

  • 陈岩寨

    宋置,在今福建永春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陈岩寨“在州西二十余里岩口村。宋置寨,元置陈岩隘巡司,明洪武二十年移司于晋江围头村,后复置寨”。在今福建省永春县西。元置巡检司于此。明改置为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