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斛堆
在今甘肃靖远县西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六年(270),鲜卑秃髪树机能叛,“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堆,力战,死之”。即此。
约在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泰始六年(270年),“胡烈讨鲜卑秃髮树机能于万斛堆,兵败,被杀”,即此。
在今甘肃靖远县西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六年(270),鲜卑秃髪树机能叛,“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堆,力战,死之”。即此。
约在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泰始六年(270年),“胡烈讨鲜卑秃髮树机能于万斛堆,兵败,被杀”,即此。
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42忻州引 《水经注》 云: “忻水东历程侯山北,山甚层锐,其下旧有采金处,俗谓之金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0谓 “相传以程婴得名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
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马鼻镇。明嘉靖四十是二年(1563)筑。清有把总驻此。
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。明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南齐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。以安宜溪为名。梁为阳平郡治。隋属江都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沧州治。七年(624)改属楚州。上元三年(762)改名宝应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江苏省宝应县
即滁河入长江之口。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 南宋建炎四年 (1130) 十一月,“金人犯滁口”。
又作台员。指今台湾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。此地乃台窝湾族的原住地,因以族名为地名。转音为台湾。古地区名。又作大圆(张燮《东西洋考》)。台湾的前称。见明陈第《东番记》。即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一带。《大清一统
即今山西左权县西北长城村。1941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辽西县治此。
在今陕西蓝田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京兆郡蓝田县:“永淳元年作万全宫,弘道元年废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6载:“万全宫在(蓝田)县东四十五里,开耀三年诏,新造凉宫为万全宫。”高宗遗诏停废万全宫,武后文
即今江西宜丰县北找桥。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置找桥政治局(县级)。
即今山西阳曲县西北北小店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